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伍瑞隆的《山中行》
全文:
回蹊盪長風,寥廓望北堰。
天寒歸鳥疾,日落蒼山遠。
青蠅冷依袖,欲拂凍恐損。
陰陽不可測,節序漫相轉。
相逢山中人,為我嘆一飯。
今年春夏間,苦潦秋復旱。
桑條淫雨爛,十蠶九無繭。
山田既已薄,毒日秋似剪。
比來自入冬,百憂尚不闡。
積陰動連月,日影屢驚犬。
嗷嗷望鄰里,有金不得遣。
一炬亦已適,妻子恐不免。
門前吏何怒,民事良獨蹇。
群盜日縱橫,海上紛席捲。
小人擔石蓄,輸轉敢自晚。
貧家忍饑寒,豪家侈歡宴。
百金買歌舞,千金作迎餞。
餘生苦不早,身老百計舛。
井枯飲亦少,況乃希飽暖。
聞君多悲心,此意為一展。
立談未及畢,淚下氣欲殄。
所言雖不一,此語終滾滾。
退為山中行,狼藉寄孤懇。
參考注釋
為山
喻建立功業。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在數竟不免,為山不及成。”參見“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狼藉
(1) 亂七八糟;散亂、零散
聞其兒為吏,放縱狼藉。——《後漢書·張酺傳》
滿目狼藉
杯盤狼藉
(2) 也作“狼籍”
伍瑞隆名句,山中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