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
全文:
畫舫輕移邗水濱,人思六一重遊巡。
陰陰葉色今迎夏,袞袞花光昨餞春。
巧法底須誇激水,淳風惟是慚投薪。
江南山可平筵望,望豈因山因憶民。
參考注釋
陰陰
(1).幽暗貌。 唐 李端 《送馬尊師》詩:“南入 商山 松路深,石牀溪水晝陰陰。” 宋 蘇軾 《李氏園》詩:“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洗過了臉,我方走出房門,看看天氣陰陰的,像要落雨的神氣,一切皆很黯淡。”
(2).深邃貌。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
(3).猶隱隱。微痛貌。《素問·咳論》:“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王冰 註:“脾氣主右,故右胠下陰陰然深慢痛也。”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一會家陰陰的腹痛似錐挑。”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他心裡陰陰作痛。”
蔭蔽覆蓋。
迎夏
(1).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應,故於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 赤帝 ,迎接夏季到來。《禮記·月令》:“立夏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鄭玄 註:“迎夏,祭 赤帝 赤熛怒 於南郊之兆也。” 南朝 梁 劉孝威 《行幸甘泉宮歌》:“ 漢 家迎夏畢,避暑 甘泉宮 。” 唐 劉禹錫 《翠微寺有感》詩:“朱旗迎夏畢,涼軒避暑來。”
(2).指每逢夏日。 漢 張衡 《應閒》:“夫玄龍,迎夏則凌雲而奮鱗,樂時也;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也。”
袞袞
(1) 大水奔流不絕、旋轉翻滾的樣子。同“滾滾”
不盡長江袞袞來
(2) 說話滔滔不絕的樣子
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晉書·王戎傳》
(3) 神龍捲曲的樣子
花光
花的色彩。 南朝 陳後主 《梅花落》詩之一:“映日花光動,迎風香氣來。” 北周 庾信 《象戲賦》:“況乃豫游仁壽,行樂徽音,水影搖日,花光照林。” 宋 蘇軾 《靈上訪道人不遇》詩:“花光紅滿欄,草色緑無岸。”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罷官光景,較之下第尤難,為懷吾郡 王笠舫 大令詩:‘春在花光濃淡里,官如山色有無中。’未免強為歡笑也。”
餞春
飲酒送別春光。 清 王士禛 《應天長·閨人刺繡》詞:“餞春時節深深院,睡起金衣花外囀。”
乾隆名句,四月朔日游平山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