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元肇的《雁山夏夜》
全文:
浮嵐空翠濕衣襟,合澗流泉奏玉琴。
古殿薌寒起僧定,莫樓煙重咽鍾音。
隨風螢火光明滅,得雨芭蕉語淺深。
猛省南來二千里,不應翻作兔投林。
參考注釋
猛省
(1).猛然覺悟;忽然明白過來。《朱子語類》卷二七:“ 曾子 遲鈍,直是辛苦而後得之。故聞一貫之説,忽然猛省,謂這個物事元來只是恁地。”《三國演義》第二二回:“ 玄德 猛省曰:‘莫非 鄭康成 先生乎?’” 清 黃景仁 《乙未除夕前五日》詩:“下士方在迷,達人已猛省。” 巴金 《春》一:“她不用思想茫然地過了片刻,然後猛省地拿起書。”
(2).忽然憶起。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五出:“沉吟一和,猛省孩兒事未員。”
(3).深刻反省。 明 高攀龍 《講義·十室之邑》:“若使十室之忠信,有肯回頭猛省的,豈不是絶世聰明睿知!”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自盡》:“爾等試靜思,猛省毋忽。” 巴金 《滅亡》第六章:“在從前她一點也不覺得,現在猛省起來才覺得從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險的了。”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翻作
寫作。翻,按照曲調寫歌詞;譜制歌曲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投林
謂鳥獸入林。借喻棲身或歸隱。《晉書·文苑傳·李充》:“窮猨投林,豈暇擇木!” 唐 杜甫 《獨坐》詩:“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紅樓夢》第五回:“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浄。”
釋元肇名句,雁山夏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