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雜言·其三十七》
全文:
鼠玉本殊器,方言偶雲同。
懷璞過鄭郊,周人亦何蒙。
名實恥不符,鳳凰異昆蟲。
宵人負釁戾,矯偽徒為恭。
哲匠有明鑑,瑜瑕當類從。
參考注釋
宵人
小人;壞人。《莊子·列禦寇》:“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 郭象 註:“不由明坦之塗者,謂之宵人。”《史記·三王世家》:“於戲!悉爾心,戰戰兢兢,乃惠乃順,毋侗好軼,毋邇宵人,維法維則。” 司馬貞 索隱引 褚先生 解云:“宵人,小人也。”《新唐書·柳澤傳》:“今貴戚打毬擊鼓,飛鷹奔犬,狎比宵人,盤游藪澤。”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又政出宵人,亂之本也。”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四日之間,電凡三上,終以阻於宵人而未能上達。”
負釁
亦作“ 負舋 ”。猶負罪;獲罪。《後漢書·黃瓊傳》:“臣至頑駑,世荷國恩,身輕位重,勤不補過,然懼於永歿,負釁益深。”《宋書·武帝紀中》:“ 劉毅 叛換,負釁 西夏 ,凌上罔主,志肆姦暴。”《周書·獨孤信傳》:“以父負舋,久廢於家。” 唐 劉禹錫 《祭柳員外文》:“顧余負舋,營奉方重,猶冀前路,望君銘旌。” 唐 司空圖 《觀音懺文》:“敢將負釁之身,曲累無私之照。”
矯偽
作偽;虛假。《漢書·賈誼傳》:“矯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餘萬錢,乘傳而行郡國,此其無行義之尤者也。” 顏師古 註:“言詐為文書,以出倉粟近十萬石耳。” 宋 司馬光 《辭知制誥第五狀》:“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為矯偽,不足聽察邪?” 明 張居正 《答南台諫》:“惟丈俯鑒愚悃,早為停寢,僕此意發自丹愫,絶無矯偽。”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然因讓而爭,矯偽已甚,生息此土,則亦勞矣,不如作詼諧觀,反有啟顏之效也。”
張達名句,雜言·其三十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