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三十七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三十七原文

鼠玉本殊器,方言偶雲同。

懷璞過鄭郊,周人亦何蒙。

名實恥不符,鳳凰異昆蟲。

宵人負釁戾,矯偽徒為恭。

哲匠有明鑑,瑜瑕當類從。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三十七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三十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達的名句有哪些?答:張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殊器

(1).不同的器用。《莊子·秋水》:“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2).不同的器物。《淮南子·泰族訓》:“家老異飯而食,殊器而享,子婦跣而上堂,跪而斟羹。”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夫曲用不同,亦猶殊器之音耳。”

方言

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主要用在口語上或口頭上的地區性或區域性的語言變體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名實

名稱與實際:名實相符|深察名實。

不符

不相合。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或彼曲與此曲牌名巧湊,其中但有一二句字數不符。” 朱自清 《執政府 * 記》:“第二天看報,覺得除一兩家報紙外,各報記載多有與事實不符之處。”

鳳凰

具有鮮艷羽毛和優美體型和動作的一種鳥,從前中國皇宮裡將它馴養,並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繫,作為好運的象徵,有人認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鸞)

昆蟲

明顯分節的小型無脊椎動物任何一種,包括昆蟲綱和其它(例如蜘蛛、蟎、蜱、蜈蚣、鼠婦)外表與昆蟲相似的成員

宵人

小人;壞人。《莊子·列禦寇》:“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 郭象 註:“不由明坦之塗者,謂之宵人。”《史記·三王世家》:“於戲!悉爾心,戰戰兢兢,乃惠乃順,毋侗好軼,毋邇宵人,維法維則。” 司馬貞 索隱引 褚先生 解云:“宵人,小人也。”《新唐書·柳澤傳》:“今貴戚打毬擊鼓,飛鷹奔犬,狎比宵人,盤游藪澤。”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又政出宵人,亂之本也。”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四日之間,電凡三上,終以阻於宵人而未能上達。”

負釁

亦作“ 負舋 ”。猶負罪;獲罪。《後漢書·黃瓊傳》:“臣至頑駑,世荷國恩,身輕位重,勤不補過,然懼於永歿,負釁益深。”《宋書·武帝紀中》:“ 劉毅 叛換,負釁 西夏 ,凌上罔主,志肆姦暴。”《周書·獨孤信傳》:“以父負舋,久廢於家。” 唐 劉禹錫 《祭柳員外文》:“顧余負舋,營奉方重,猶冀前路,望君銘旌。” 唐 司空圖 《觀音懺文》:“敢將負釁之身,曲累無私之照。”

矯偽

作偽;虛假。《漢書·賈誼傳》:“矯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餘萬錢,乘傳而行郡國,此其無行義之尤者也。” 顏師古 註:“言詐為文書,以出倉粟近十萬石耳。” 宋 司馬光 《辭知制誥第五狀》:“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為矯偽,不足聽察邪?” 明 張居正 《答南台諫》:“惟丈俯鑒愚悃,早為停寢,僕此意發自丹愫,絶無矯偽。”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然因讓而爭,矯偽已甚,生息此土,則亦勞矣,不如作詼諧觀,反有啟顏之效也。”

哲匠

(1).指明達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哲匠感蕭晨,肅此塵外軫。” 李周翰 註:“哲,智也;匠,謂善宰萬物者;謂 桓玄 也。” 唐 王維 《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詩:“謀猷歸哲匠,詞賦屬文宗。”

(2).指有高明技術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為鹽賦》:“伊昔煮海為鹽,以稟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貴,哲匠之謀可研。” 唐 劉禹錫 裴度 《予自到洛中與樂天為文酒之會聯句》:“洪鑪思哲匠,大廈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賦》:“熠耀騰精,乍躍洪鑪之內,縱橫成器,當隨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藝的文人、畫家等。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詩:“學業醇儒富,辭華哲匠能。”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敘畫之興廢》:“圖畫之妙,爰自 秦 漢 ,可得而記;降於 魏 晉 ,代不乏賢,洎乎南北,哲匠間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子容》:“﹝ 張子容 ﹞興趣高遠,略去凡近。當時哲匠,鹹稱道焉。” 清 王士禛 《師友詩傳錄》:“若夫神工哲匠,顛倒經樞,思若連絲,應之杼軸;文如鑄冶,逐手而遷。”

有明

指 明 朝。有,詞頭。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仲子 乃盡閲 有明 之文,得其指歸,洞徹其底藴。”

瑜瑕

(1).謂玉的好壞。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點或裂痕。 南朝 宋 鮑照 《賣玉器者》詩:“寧能與爾曹,瑜瑕稍辨論。” 唐 敬括 《玉斗賦》:“聚圭合而成量,瑩瑜瑕以表義。”

(2).比喻優劣好壞。 晉 孫綽 《康法朗贊》:“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豈與異鄉士,瑜瑕論淺深。”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紅香十里人青眼。”

類從

謂分門別類依次相從。 明 潘之淙 《書法離鉤·凡例》:“古人論書者,名極意旨,此舉歷代諸篇,條分縷析,使以類從,便於參究。”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其法:姓氏、官爵、邑里、山川、寒暄、慶弔,各以類從。”《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存目三·唐詩所》:“每門之內,又各以題目類從,餖飣割裂。”

詩詞推薦

雜言·其三十七原文_雜言·其三十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