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馬之純的《擬峴亭詩》
全文:
吾縣西峴峰,亭以擬峴名。
嘗見父老說,寺中有碑銘。
昔晉殷仲文,作郡有政聲。
去而人思之,屐齒有餘榮。
作聞諸老說,此事不可憑。
臣子從弒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荊州,世為晉公卿。
一朝睨漢鼎,舉兵向金陵。
是時殷仲文,實守新安城。
棄郡以從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錫文,未到先經營。
桓楚既竊位,寢所地忽崩。
仲文於此時,巧言如簧笙。
其後玄事敗,奔走向南荊。
仲文憂不免,奉二後還亦。
叛晉復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後代晉,又欲居朝廷。
出為東陽郡,怏怏無好情。
嘗覽鏡自照,不見頭顱形。
豈非從逆者,未誅先受刑。
無忌牧荊州,仲文嘗趨迎。
便道不過府,無忌殊不平。
言於宋武帝,此輩謀舉兵。
宋武盡族誅,流血幾成坑。
襄陽羊叔子,當世之豪英。
不當擬其名,流傳污吳寧。
疑別一牧守,偶與同名稱。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輕。
緬想唐戴令,政聲極鏗鍧。
曾有長源碑,在夫子廟庭。
曷易曰戴峴,庶以慰編氓。
稱之名義當,兼可怡山靈。
嘗讀晉宋書,抵掌氣填膺。
安得仍擬峴,千載愚民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山鬼
(1).山神。《史記·秦始皇本紀》:“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 北齊 樊遜 《天保五年舉秀才對策》:“山鬼效靈,海神率職。” 明 高啟 《陪臨川公游天池》詩:“客來豈先知,定有山鬼報。”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為山鬼,女像,面色藍,手執桂枝。”
(2).山精。傳說中的一種獨腳怪物。 南朝 宋 鄭緝之 《永嘉郡記》:“ 安固縣 有山鬼,形體如人而一腳,裁長一尺許,好噉鹽,伐木人鹽輒偷將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澗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山鬼獨一腳,蝮蛇長如樹。” 清 洪亮吉 《山齋訪冒鳴茹壽衢兩秀才》詩:“書聲出戶蟲不鳴,山鬼一足深宵行。人頭魚身慣窺戶,見慣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臥病識山鬼,為農知地形。”《雲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號於絶域。” 元 薩都剌 《過居庸關》詩:“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雨陰風泣山鬼。”
馬之純名句,擬峴亭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