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韻》
全文:
萬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
禍福如白黑,不待諏蓍龜。
疾患初萌芽,未有旦夕危。
每能自省察,百鬼安能窺?一怠生百疾,速死乃自詒。
參考注釋
禍福
(1).災殃與幸福。《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纏*綿乎盈虛之會。” 清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指災禍。 晉 歐陽建 《臨終詩》:“潛圖密已構,成此禍福端。”
白黑
(1).白色與黑色。《管子·明法解》:“故以戰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職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見也,如白黑之分。”《禮記·明堂位》“ 夏後氏 駱馬黑鬣” 唐 孔穎達 疏:“駱,白黑相間也。”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江陰白鸜鵒》:“烏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
(2).指稻和黍。
(3).比喻是非、善惡、賢愚、清濁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記·太史公自序》:“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漢書·王莽傳中》:“羣縣賦斂,遞相賕賂,白黑紛然。” 顏師古 註:“白黑,謂清濁也。”《後漢書·馮衍傳上》:“省羣議之是非,詳眾士之白黑。” 李賢 註:“白黑,猶賢愚也。” 唐 杜甫 《兩當縣吳中侍御江上宅》詩:“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 崇禎 十七年,而《熹宗實録》未成,亦由門戶方爭,白黑難定。”
(4).分清;辨別。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瞽説聖所擇,愚謀帝不罪,況乎言有文,白黑時利害。”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其典吏部也,盡刮宿弊,專以白黑善惡為己任。”
(5).佛教語。指俗人與僧徒。因俗人衣白,僧徒衣黑,故稱。 晉 智林 《與周顒書》:“貧道捉麈尾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説,謬重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録,唯有此途,白黑無人得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支遁》:“﹝ 支遁 ﹞止 東安寺 ,講《道行般若》。白黑欽崇,朝野悅服。”《八瓊室金石補正·唐本願寺三門碑》:“講唱表正,白黑攸歸。”
(6).指圍棋中的白子與黑子。 唐 李頎 《彈棋歌》:“ 藍田 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圍棋鬭白黑,生死隨機權。” 宋 劉敞 《留鄰幾君章弈棋便宿小齋》詩:“錯落盤上棋,白黑互跨所。”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來,他就走了
蓍龜
(1).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易·繫辭上》:“探頤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史記·龜策列傳》:“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唐 崔塗 《友人問卜見招》詩:“何必問蓍龜,行藏自可期。” 梁啓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二:“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萬萬餘之現金以償地主,使得用之以營他業,固於民無所甚損,然此著之不能辦到,無待蓍龜矣。” 宋 蘇軾 《祭歐陽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巍巍 文正 ,國之蓍龜,民之父師。”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 太史公 ,間世之英,國之蓍龜,人之典刑。”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為借鑑。《晉書·王鑑傳》:“歷觀古今撥亂之主,雖聖賢,未有高拱閒居,不勞而濟者也。前鑒不遠,可謂蓍龜。”《魏書·李彪傳》:“是以 談 遷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鑒之軌轍,後鏡之蓍龜也。”
陸游名句,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