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和樂天感鶴》
全文:
我有所愛鶴,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
自隨衛侯去,遂入大夫軒。
雲貌久已隔,玉音無復傳。
吟君感鶴操,不覺心惕然。
無乃予所愛,誤為微物遷。
因茲諭直質,未免柔細牽。
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既可習為飽,亦可薰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終棄捐。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鶴操
指《別鶴操》。泛指表示別離的琴曲。 南朝 梁 劉孝綽 《烏夜啼》詩:“鵾弦且輟弄,《鶴操》且停徽。”參見“ 鶴琴 ”。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雜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聞之,不待時而入見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漢 劉向 《說苑·尊賢》:“諸侯舉兵以伐 齊 , 齊王 聞之,惕然而恐。”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謀議弗臧,職業不舉,惕然內訟,深媿初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相 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六軍守衛於空宮,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為臣子,誰不惕然。” 宋 陸游 《歲暮感懷》詩:“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史記·龜策列傳》:“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郭汾陽 治第,謂工人曰:‘好築此牆,勿令不牢。’築者釋錘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牆皆是□□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絶,人自改換,牆固無恙。’令公聞之,惕然動心,即日請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在坐諸友聞知,惕然皆有惺悟。”
元稹名句,和樂天感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