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橋南渡花如撲,麥隴青青斷人目

張說奉和聖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張說的《奉和聖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

全文:
上陽柳色喚春歸,臨渭桃花拂水飛。
總為朝廷巡幸去,頓教京洛少光輝。
昨從分陝山南口,馳道依依漸花柳。
入關正投寒食前,還京遂落清明後。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賜特風流。
便幕那能鏤雞子,行宮善巧帖毛球。
渭橋南渡花如撲,麥隴青青斷人目
漢家行樹直新豐,秦地驪山抱溫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預歡浴日照京城。
今歲隨宜過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張說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張說渭橋南渡花如撲,麥隴青青斷人目書法作品欣賞
渭橋南渡花如撲,麥隴青青斷人目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渭橋

(1).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橋 。 秦 時始置,本名 橫橋 。 秦 都 鹹陽 , 渭 南有 興樂宮 , 渭 北有 鹹陽宮 ,建此橋以通二宮。 漢 更名 渭橋 。《史記·孝文帝本紀》:“ 昌 至 渭橋 ,丞相以下皆迎。” 司馬貞 索隱引《三輔故事》:“ 鹹陽宮 在 渭 北, 興樂宮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兩宮之間,作 渭橋 ,長三百八十步。”《水經注·渭水》引《三輔黃圖》作“橫橋”。

(2).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東渭橋 。 漢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東北 灞水 、 涇水 合 渭水 處東側。 唐 劉希夷 《採桑》詩:“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橋 東,遙憐樹色同。”

(3).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橋 。 漢 建元 三年建置,因與 長安城 便門 相對,也叫 便橋 或 便門橋 。 唐 名 鹹陽橋 ,其時 長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別。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麥隴

亦作“ 麥壟 ”。 1.麥田。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麥壟多秀色,楊園流好音。” 唐 李白 《贈徐安宜》詩:“川光浄麥隴,日色明桑枝。” 宋 歐陽修 《山齋戲書絕句》之一:“蜜脾未滿蜂採花,麥壠已深鳩喚雨。”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詩:“當我寫這詩篇的時候,綠色的麥壟還在向天邊延伸。”

(2).麥田中的小路。 應修人 《麥隴上》:“伊只這么著,走在朝陽影里的麥隴上。”

青青

(1) 茂盛的樣子

青青園中葵。——《樂府詩集·長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盡薺麥青青。——宋· 姜夔《揚州慢》

(2) 墨綠色

雲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客舍青青柳葉新。——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張說名句,奉和聖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名句

詩詞推薦

渭橋南渡花如撲,麥隴青青斷人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