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轉書的《元夕夢鳳城何旦符》
全文:
憶昔瀟湘回,逢君鳳城北。
闔門盡簪組,從龍各效職。
紈褲越關河,星壇談社稷。
元夕叨連騎,千金買一刻。
贈我紫羅衾,文錦鴛鴦織。
時不解歡娛,氣熱長唧唧。
豈期天步艱,顛覆生叵測。
我從三島行,君亦六月息。
歲月多拙為,九年不報德。
岌岌寡情意,心為世所克。
丁茲大殃咎,百口半死賊。
國破家與亡,甘心久不惑。
獨哭諸先塋,盡沒狐狸棘。
燈燭夜綿綿,風木魂惻惻。
轅門鼓角哀,朔氣凍雲黑。
一夕兩夢君,頻見好顏色。
髣髴舊書床,殷勤為作食。
倏爾同御風,並假青鳥翼。
蹋足過滄溟,幾為蛟龍得。
醒來汗在衣,殘焰空四壁。
起立細尋思,始知夢所歷。
含毫紀短詞,哽咽淚沾臆。
兄弟天一涯,妻孥寓殊域。
構草臨西湖,石田漫耕植。
嘆此夢中身,妒彼沙邊鶒。
去日不可追,來日漸相逼。
指顧又秋風,使我目先拭。
寒燠近不時,加餐當努力。
參考注釋
殃咎
災禍。《左傳·莊公二十年》:“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唐 韓愈 《論佛骨表》:“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既以為神,朝夕供養,自無殃咎。”
百口
(1).全家;近親一族。《列子·說符》:“人有濱 河 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後漢書·趙岐傳》:“闔門百口,埶能相濟。”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誰雲經艱難,百口無夭殤。”《資治通鑑·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勸 椿 ( 楊椿 )出亡, 椿 曰:‘吾內外百口,何所逃匿!正當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贈吳事衍》詩:“百口長悲殉亂離,一身何幸還鄉里。”
(2).一百人。《北史·楊素傳》:“ 仁壽 初,代 高熲 為尚書左僕射,賜良馬十匹,牝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滿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邑令拘鄰保,血膚取實,究無端緒,惟媒媼述相謔之詞,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眾多的嘴。 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結果是辦事的人成為眾矢之的,謠言和讒謗,百口也分不清。”
半死
(1).未全死。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詩:“水映寄生竹,山橫半死桐。”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清 趙翼 《老柳復裂二丈許而枝葉特茂詩以張之》:“殘軀漫比半死桐,壽相端推不材木。”參見“ 半死半生 ”。
(2).接近破滅。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她寫信是慣在星期,今天是該信到時,我的希望呀已經半死!”
何轉書名句,元夕夢鳳城何旦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