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周畏齋韻贈敖氣完貳尹·其一

作者:祁順 朝代:明代

原文

事君論道不論官,瀝血書辭見肺肝。

自昔朝陽爭識鳳,如今枳棘暫棲鸞。

江湖遠念懸雙闕,霄漢賢聲動百蠻。

公論到頭應有定,莫將榮辱眼前看。

詩詞問答

問:《次周畏齋韻贈敖氣完貳尹·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祁順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論道

(1).謀慮治國的政令。《周禮·考工記序》:“或坐而論道。” 鄭玄 註:“論道,謂謀慮治國之政令也。”《楚辭·離騷》:“ 湯 禹 儼而祗敬兮, 周 論道而莫差。” 宋 王安石 《論館職札子》:“以為王者之職,在於論道,而不在於任事。”

(2).議論、闡明道理。《荀子·正名》:“故,知者論道而已矣。” 唐 王維 《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上客能論道,吾生學養蒙。”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皆絶似村嫗謾駡口吻,毫無士君子從容論道之風。”

論官

選用使任官吏。論,通“ 掄 ”。《荀子·君道》:“能論官此三材者而無失其次,是謂人主之道也。”

瀝血

(1).刺破皮膚使滴血以發誓。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不滅瀝血之仇,不絶懷毒之怨,猶縱毛爐炭之上幸其焦,投卵千鈞之下望必全。” 宋 陸游 《縱筆》詩之三:“會須瀝血書封事,請報天家九世仇。” 梁啓超 《義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一節:“當其瀝血淋漓,指天誓日,雖凜凜然若薄雲霄而貫金石,一遇挫折,苶然餒然。”

(2).滴血以示竭誠。 唐 韓愈 《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宋 李綱 《謝落職依舊官祠鄂州居住表》:“雖嘗身退,尚致人言。顧瀝血安能明心,雖擢髮不足數罪。”《好逑傳》第十八回:“若不存原體以自明,則今日之良人,即前日之陌路,剖心莫辨,瀝血難明。”

(3).流血。 元 郝經 《伏虎圖行》:“鐵鬚張磔疑有聲,赤吻瀝血猶帶腥。” 瞿秋白 《亂彈·貓樣的詩人》:“英雄要為民族而戰,要瀝血沙場,固然要用牽馬的韁繩。”

(4).滴血以作祭祀。《水滸傳》第一一一回:“就押生擒到偽統制 卓萬里 、 和潼 ,就那裡斬首瀝血,享祭三位英魂。” 魯迅 《熱風·即小見大》:“凡有犧牲在祭壇前瀝血之後,所留給大家的,實在只有‘散胙’這一件事了。”

書辭

(1).亦作“ 書詞 ”。書信。《漢書·司馬遷傳》:“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彊委重焉,其何説之辭!於是譔書詞,具馬幣,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廬而請焉。”

(2).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是以 淮南 有英才, 武帝 使 相如 視草; 隴右 多文士, 光武 加意於書辭。豈直取美當時,亦敬慎來葉矣。”

肺肝

(1).比喻內心。《禮記·大學》:“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新唐書·袁滋傳》:“性寬易,與之接者,皆謂可見肺肝。” 郭沫若 《科大大聯合》詩:“大聯合,弟兄攜手,肺肝相向。”

(2).比喻心腹。 唐 杜牧 《與浙西盧大夫書》:“員外七官以某嘗獲知於郎中,惠然不疑,推置於肺肝間。”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朝陽

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

迎著朝陽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枳棘

(1).枳木與棘木。因其多刺而稱惡木。常用以比喻惡人或小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 王逸 註:“以言賤棄君子而育養小人。”《文選·左思<詠史>》:“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呂向 註:“枳棘,有刺之木,喻讒佞也。” 清 李寅 《書鄴侯傳》詩:“但清 河朔 風塵易,欲掃宮庭枳棘難。”

(2).比喻艱難險惡的環境。《後漢書·黃瓊傳》:“ 光武 以聖武天挺,繼統興業,創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賢 註:“枳棘諭艱難。”

遠念

對遠方人或物的思念。 三國 魏 嵇康 《卜疑》:“遠念長想,超然自失。” 明 高啟 《送倪雅》詩:“文游結深歡,離別生遠念。” 魯迅 《書信集·致母親》:“此系老病,服藥數天即愈,乞勿遠念為要。”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註:“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賢聲

賢明的名聲。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詩:“衰老應為難離別,賢聲此去有輝光。” 明 李開先 《送王杏里上京改任》詩:“歷官籍籍著賢聲,藩臬遲迴半此生。” 清 吳錫麒 《消夏第四集分得詠史樂府·夫人城》:“刺吏著威名,阿母有賢聲。”

百蠻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後也泛稱其他少數民族。《詩·大雅·韓奕》:“以先祖受命,因時百 蠻 。” 毛 傳:“因時百 蠻 ,長是 蠻 服之百國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方外內鄉,百 蠻 賓服,殊俗慕義,八州懷德。”《舊唐書·辛替否傳》:“千里萬里,貢賦於郊;九夷百 蠻 ,歸款於闕。” 元 湯式 《賞花時·送人回鎮淮安》曲:“鐵瓮金墉壯九關,銅柱樓船控百 蠻 , 江 漢 靜波瀾。” 清 陳玉樹 《乙未夏擬李義山重有感》詩:“ 越 甲鳴君情共憤,百 蠻 終獻吉光裘。”

公論

(1) 公正或公眾的評論

是非自有公論,不是某一個人說了就算

(2) 公理;定理

到頭

(1) 到了盡頭

順著這條路走到頭,就是他家

(2) ;結束

你的好日子到頭了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榮辱

榮耀和恥辱

榮辱與共

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貨殖列傳序》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農舍

(2) 目前,當前或面臨

眼前的問題

詩詞推薦

次周畏齋韻贈敖氣完貳尹·其一原文_次周畏齋韻贈敖氣完貳尹·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