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三拜得吾髓,鷲嶺拈花一笑新

釋先偈頌三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先的《偈頌三首》

全文:
小林三拜得吾髓,鷲嶺拈花一笑新
莫謂藏身無影跡,月明照見夜行人。

釋先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先小林三拜得吾髓,鷲嶺拈花一笑新書法作品欣賞
小林三拜得吾髓,鷲嶺拈花一笑新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三拜

長跪後兩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為拜。重複三次,謂之三拜。(1)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乃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 秦 獲 晉侯 以歸…… 晉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時,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 宣政 元年九月﹞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參閱 趙翼 《陔餘叢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對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 鄭玄 註:“三拜,示徧也。” 賈公彥 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歸敬。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禮數》:“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云:內式禮拜,大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也。”

鷲嶺

(1). 鷲山 。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雪山 羅漢之論, 鷲嶺 菩提之法,本無極際,何可勝言。” 倪璠 註:“ 鷲嶺 在 王舍城 ,梵雲 耆闍崛山 是也。” 唐 李邕 《<東林寺碑>序》:“ 尼邱 啟於 夫子 , 鷲嶺 保於 釋迦 。” 清 張芳 《黛史》:“ 鷲嶺 之言,有色諸天,兼乎粗妙,形墜即欲,情超即禪,分界有三,本一境耳。”

(2).借指佛寺。 宋 蘇軾 《海會殿上樑文》:“庶幾 鷲嶺 之雄,豈特 鵞湖 之冠。” 明 夏完淳 《題崑山水月殿》詩:“ 鷲嶺 岧嶢 谷水 陰, 崑山 迢遞快登臨。” 清 納蘭性德 《桂》詩:“露鑄鸞釵色,風薰 鷲嶺 香。”

(3).指 杭州 靈隱寺 前 飛來峰 。 飛來峰 又名 靈鷲 ,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 鷲嶺 鬱岧嶢,龍宮隱寂寥。”

拈花一笑

《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 靈山 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 迦葉尊者 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 摩訶迦葉 。’” 明 通容 《祖庭鉗錘錄》附《宗門雜錄》:“ 王荊公 語 佛慧泉禪師 云:‘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卷,謂 梵王 至 靈山 以金色波羅夷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説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 金色頭陀 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 摩訶迦葉 。’”此為佛教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公案。後以喻心心相印,會心。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伊為新至我,我是舊來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勞詮諦。羨只羨你這乖菩薩,巧 阿彌 ,降魔秘訣授憑誰?”亦省作“ 拈花 ”。 清 錢謙益 《寄嚴道徹太守》詩:“蒲*團已悟拈花案,尺素爭傳倒薤書。”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閔預》:“學簪花而捨拈花,何為不可;倩貝葉以充紅葉,何便如之。”

釋先名句,偈頌三首名句

詩詞推薦

小林三拜得吾髓,鷲嶺拈花一笑新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