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子翬的《和徐從道韻二首》
全文:
高軒遙肯顧,掃室慣逢迎。
酒喜頻中聖,官慚四至卿。
憂時論曲突,感物詠長檠。
古道難開口,微君孰與明。
參考注釋
時論
(1).當時的輿論。《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時論以 林 節操清峻,欲致之公輔,而 林 遂稱疾篤。”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七:“ 檜 ( 秦檜 )知公不為時論所與,乃多引知名之士為助,欲傾 頤浩 ,奪其朝權。”
(2).對時事的評論;時事評論。 宋 王安石 《送王詹叔利州路運判》詩:“人才自古常難得,時論如君豈久孤。” 瞿秋白 《文藝雜著·鞘聲七》:“《申報》上到這一次才露出一篇‘特約的’時論,說穿了這層‘實在奧妙不可思議的’事理。” 朱自清 《三祝報章文學》:“現在有些報章翻譯外國時論,不少帶學術性的,是可喜的現象。”
曲突
(1).指煙囪。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里無曲突煙,路無行輪聲。”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圜堵常閉,曲突無煙。” 清 蔣廷錫 《六荒詩·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嘆枵腹。”
(2).見“ 曲突徙薪 ”。
感物
(1).謂有感於怪異之事。《文選·班彪<王命論>》:“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呂公 覩形而進女。” 李善 註:“《漢書》曰: 高祖 常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時飲醉臥, 武負 、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
(2).見物興感。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詩刊》1977年第11期:“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詠志耳。”
(3).感動或感化他物。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後漢書·邳彤傳》:“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後》:“政之感人,猶氣之感物也。”
劉子翬名句,和徐從道韻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