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

蘇軾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全文:
蘭菊有生意,微陽回寸根。
方憂集暮雪,復喜迎朝暾。
憶我故居室,浮光動南軒。
松竹半傾瀉,未數葵與萱。
三徑瑤草合,一瓶井花溫。
至今行吟處,尚余履舄痕。
一朝出從仕,永愧李仲元。
晚歲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買廢圃,槁葉手自掀。
長使齊安人,指說故侯園。
鉛膏染髭鬚,旋露霜雪根。
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
誰知憂患中,方寸寓羲軒。
大雪從壓屋,我非兒女萱。
平生學踵息,坐覺兩登溫。
下馬作雪詩,滿地鞭箠痕。
佇立望原野,悲歌為黎元。
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
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
寄謝李丞相,吾將反丘園。

蘇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蘇軾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書法作品欣賞
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尚可

合格的,能通過檢查的

窟穴

(1).土室。《晏子春秋·諫下十四》:“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詩之四:“不向世間爭窟穴,蝸牛到處是吾廬。” 魯迅 《準風月談·秋夜紀游》:“中等 華 人的窟穴卻是炎熱的。”

(3).特指隱士的住所。《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漢 荀悅 《漢紀·景帝紀》:“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盡忠信而趣闕下者哉!”

(4).動物棲身的洞穴。 漢 王充 《論衡·辨祟》:“鳥有巢棲,獸有窟穴,蟲魚介鱗各有區處,猶人之有室宅樓臺也。” 唐 杜甫 《又觀打魚》詩:“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鱣鮪隨雲雷。” 宋 蘇軾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之二:“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

(5).做窠;盤據。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宮省之間,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顧乃得以窟穴盤據於其間。”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曆法·算學》:“然戶部胥吏,盡 浙 東巨奸,窟穴其間,那移上下,盡出其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 滄州 一帶海濱煮鹽之地……袤延數百里,並斥鹵不可耕種,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間。”

(6).指壞人、匪類盤踞的地方。《後漢書·南匈奴傳》:“設奇數,異道同會,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蘇軾 《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有 汝陰 縣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幹,自出家財,募人告緝,知得逐賊窟穴去處。”

(7).地道。《戰國策·齊策五》:“攻城之費,百姓理襜蔽,舉衝櫓,家雜總,身窟穴中。” 鮑彪 註:“謂地道。”《新唐書·康承訓傳》:“ 勛 ( 龐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

(8).指地域,方位。《史記·天官書》:“ 幽 厲 以往尚矣。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蘇軾名句,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