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游》
全文: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
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
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
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
水涵空、闌乾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吳王
(1).指 春秋 吳國 之主。亦特指 吳王 夫差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吳王 勇而輕,若啟之,將親門。”《國語·吳語》:“ 吳王 夫差 起師伐 越 。”《韓非子·喻老》:“ 句踐 入宦於 吳 ,身執干戈,為 吳王 洗馬。” 唐 李白 《烏棲曲》詩:“ 姑蘇臺 上烏棲時, 吳王 宮裡醉 西施 。” 清 鵝湖逸士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 蘇州 靈巖山 ,為 吳王 舊宮。”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權時的稱號。《明史·太祖紀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長 等率羣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 吳王 位。”
(3). 元 末起義軍首領 張士誠 ,據有 吳中 ,號 吳王 。《明史·太祖紀一》:“是月, 張士誠 自稱 吳王 。”
(4). 清 乾隆 間 苗 民起義軍領袖 吳八月 的稱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而 吳八月 據 平隴 ,遂稱 吳王 。”
沉醉
(1)
(2) 大醉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宋· 李清照《如夢令》
沉醉在節日的歡樂里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倦客
客游他鄉而對旅居生活感到厭倦的人。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門行》:“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倦客再遊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陸游 《雙頭蓮》詞:“悲歡夢裡,奈倦客又是關河千里。”
醒醒
(1).清楚;清醒。 唐 白居易 《歡喜偈》之二:“眼暗頭旋耳重聽,唯餘心口尚醒醒。” 宋 周邦彥 《迎春樂·攜妓》詞:“憶筵上,偷攜手。趁歌停舞罷來相就。醒醒個,無些酒。”
(2).聰明。 唐 寒山 《詩》之二二四:“鈍物豐財寶,醒醒漢無錢。” 宋 范成大 《信筆》詩:“童子昔曾誇了了,主翁今但諾醒醒。”
(3).美好貌。 宋 石孝友 《漁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試南宮》詞:“劍履醒醒天日表, 集英殿 下春來早。”
吳文英名句,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