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贈楊樵隱應炎談命》
全文:
莘郊一介,堯舜君民。
薇山二難,百世忠清。
富春耕叟,涕洟雲台。
終南遁士,仕宦梯媒。
是數公者,俱以隱名。
木石一跡,霄淵異情。
九華山人,賣樵江湖。
請算世間,幾種樵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木石
(1).樹木和山石。《孟子·盡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 唐 杜甫 《水會渡》詩:“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明 魏學洢 《核舟記》:“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遠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指木頭與石頭。《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為戰守備。”《紅樓夢》第十六回:“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 賈赦 住的乃是 榮府 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物,皆可挪就前來。”
(3).比喻無知覺、無感情之物。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四:“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周書·文帝紀上》:“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 魯迅 《集外集拾遺·兩封通信(復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給我一拳,我有時也會還他一腳的。”
(4).指刑具。《晉書·王坦之傳》:“時卒士 韓悵 逃亡歸首,雲‘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為 悵 束身自歸,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誣,宜附罪疑從輕之例,遂以見原。”
(5).指山水畫。 宋 陸游 《游昭牛圖》詩:“ 游昭 木石師 李唐 ,畫牛乃自其所長。”
(6).指宮室等建築工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徐充容 ﹞諫曰:‘ 玉華 ( 太宗 所造 玉華宮 )創製……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元史·武宗紀一》:“以 中都 行宮成,賞官吏有勞者……死於木石及病沒者,給鈔有差。”
(7).枳椇子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樹蜜,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實,一名木石,一名木實。一名枳椇。”
一跡
見“ 一跡 ”。
亦作“ 一跡 ”。1.一條或一個印跡。《淮南子·氾論訓》:“是故聖人以文交於世,而以實從事於宜,不結於一跡之塗,凝滯而不化,是故敗事少而成事多。”《史記·酷吏列傳》:“ 南陽 吏民重足一跡。”
(2).謂人的一言一行。 宋 張載 《橫渠易說·繫辭上》:“凡有一跡出,則便有無限人議論處。”
(3).猶言一至。《宋史·傅楫傳》:“道除太學博士,居四年,未嘗一跡大臣門。”
霄淵
猶霄壤。比喻相去極遠。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夫將士且不與我矣,尚安得禦敵?忠智俱失,較諸 武穆 ,順事安命以聽於君,相去霄淵矣。”
異情
(1).情況不同。《荀子·非相》:“古今異情,其所以治亂者異道。”《藝文類聚》卷三七引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 梁鴻 、 蘇伯 ,記遠跡於前; 叔夜 、 士安 ,書高塵於後,雖去取異情,羣略殊軫,而獨行必彰,斥言罔極。”
(2).不同的心情。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妍媸有定矣,而憎愛異情,故兩目不相為視焉。”《宋書·謝靈運傳論》:“徒以賞好異情,故意製相詭。”
(3).不正常的情感。《南史·后妃傳·齊鬱林王何妃》:“外間並雲 楊珉之 與皇后有異情,彰聞遐邇。”
文天祥名句,贈楊樵隱應炎談命名句
名句推薦
芊眠瑤草秀,斷續雲竇滴
權德輿《酬 * 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對月寄梁四敬之兼見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