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次韻趙帥四首》
全文:
舟子喧呼解纜忙,駝裘答颯冷禁霜。
行分槁項新岐路,心屬毛錐舊戰場。
談笑慣陪北海酒,馥膏擬炷後山香。
詩筒儻肯生毛羽,飛到幽人夢蝶床。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行分
分書而稍帶行書體勢的書體。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行草》:“吾以 山谷 為行篆, 魯公 為行隸, 北海 為行分也。”
槁項
亦作“槀項”。羸瘦貌。 明 高啟 《<婁江吟稿>序》:“有肯槁項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錢謙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詩之四:“入國下車三嘆息,有人槁項在菰蘆。” 章炳麟 《訄書·學隱》:“ 東原 方承流奔命不給,何至槀項自縶,縛 漢 學之拙哉。”參見“ 槁項黃馘 ”。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毛錐
(1).即毛錐子。 宋 陸游 《醉中作行草數紙》詩:“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 元 徐再思 《蟾宮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卻毛錐。” 明 王錂 《尋親記·訓子》:“他駡我窮酸寒賤,管封侯萬里,索甚毛錐。”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隱奸》:“他能開神臂萬鈞弓,那識毛錐輕重?”
(2).泛稱筆。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組織,信手拈來,都付毛錐。”參見“ 毛錐子 ”。
戰場
交戰的場所
開赴戰場
身外即戰場。——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陳造名句,次韻趙帥四首名句
名句推薦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