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盧溝橋原文

秋深原減漲,潦盡未澄波。

直接滄溟月,橫陳永定河。

往來常歲屢,感慨此番多。

回首石欄畔,傷心春仲過。

詩詞問答

問:盧溝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盧溝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盧溝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

2. 今春幸山東亦經此橋有詠

參考注釋

秋深

深秋。指晚秋時節。 南朝 陳 陳叔齊 《籟紀》:“擣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 唐 劉長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紳 《重別西湖》詩:“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澄波

清波。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澄波萬壑,潔瀾千里。”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距施州二十里》詞:“萬事茫茫,分付澄波與爛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東瞰澄波,西懸倒壁。”

直接

不經過中間事物的;不通過第三者的

直接談判

直接幫助

滄溟

(1).大海。《漢武帝內傳》:“諸仙玉女,聚居滄溟。” 唐 元稹 《俠客行》:“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一泛滄溟,即暈眩嘔噦,不能行立。” 趙朴初 《憶江南》詞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滄溟。”

(2).蒼天,高遠幽深的天空。 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一折:“天地為盟,上有滄溟。”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相爭朝》:“邊城塵土暗滄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陳夢雷 《登屴崱峰》詩之二:“泉歸洞壑聲聞靜,天入滄溟法界空。”

橫陳

(1) 橫七豎八地排列

難民橫陳街頭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2) 橫穿

一水橫陳,把市區分成兩半

永定河

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一,流經北京西部,歷史上多水害,有小黃河之稱。官廳水庫修好後對永定河水有調節作用,加之其他水利工程,根本消除了水害。著名的蘆溝橋即在北京西南部永定河上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常歲

(1).長年,整年。《晉書·五行志上》:“ 吳 孫皓 時,常歲無水旱,苗稼豐美而實不成,百姓因飢,闔境皆然,連歲不已。”

(2).正常的年成。《新唐書·劉晏傳》:“王者愛人,不在賜與,當使之耕耘織紝,常歲平斂之,荒年蠲救之,大率年增十之一。”《元史·董俊傳》:“我立法治財,視常歲當倍增,而民不擾也。”

(3).往年。 宋 徐鉉 《稽神錄·姚氏》:“明日,魚乃大獲,倍於常歲矣。”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孝》:“母陽為自解,遂起受子孫拜賀,如常歲儀。”

感慨

心靈受到某種感觸而慨嘆(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變知人心啦!”——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此番

這次。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此番破盡傳奇格,丑旦聯姻真叵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酒飯,叫他拜做老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他此番回到家鄉,先不到家,在外面捱到天黑,方才掩了回去。”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石欄

見“ 石闌乾 ”。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春仲

仲春。夏曆二月。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發。”

詩詞推薦

盧溝橋原文_盧溝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