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哲的《鶴沖天》
全文:
迷祛惑去。
正好修行做。
清靜是根源,真門戶。
切莫他尋,恐遺遺望仙路。
閒閒更閒處。
靈根元明,轉轉愈為開悟。
功圓行滿,唯有紅霞聚。
往昔得遭逢,親師父。
此則專來教長生訣,頻頻顧。
方知今得度。
便許相隨,永永其攜雲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靈根
(1).神木的根。 晉 孫拯 《贈陸士龍》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陰,靈根可棲,樂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稱。 唐 柳宗元 《種術》詩:“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靈根逐 漢 臣,遠自 河 源至。”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月下劉中明招賞牡丹》曲:“一叢凝露在沉香,移得靈根傍錦堂。” 清 秋瑾 《白梅》詩:“淡到羅浮忘色相,謫來塵世具靈根。”
(3).指才德修養。 漢 揚雄 《太玄·養》:“藏心於淵,美厥靈根。” 范望 註:“靈根,道德也。” 宋 黃庭堅 《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詩贈之》:“ 鹹池 浴日月,深宅養靈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葉適 《祭徐文子侍郎文》:“於時侍郎,卓爾靈根,有光厥師,兼華眾門。”
(5).對祖先的敬稱。《文選·張衡<南都賦>》:“固靈根於 夏 葉,終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註:“ 劉累 自 夏 而遷於此,故云‘固靈根於 夏 葉’,終於 殷 周 秦 三代,然後 漢 興乃蕃盛。”《文選·陸機<嘆逝賦>》:“痛靈根之夙殞,怨具爾之多喪。” 劉良 註:“靈根,靈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舊族,朝廷之夙將也。靈根自遠,聖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二:“ 龍樹 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 劉逸生 註:“靈根,指佛祖,這裡具指 龍樹 。”
(7).性靈,智慧。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 中國 經二十餘朝之**,閉塞其聰明,鉗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黃庭內景經·上有章》:“灌溉五華植靈根。” 務成子 註:“靈根,舌本也。” 宋 陸游 《病中作》詩:“不憂豎子居肓上,已見真人出面門。力守誰能發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
(9).借指人的身體。《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 呂延濟 註:“《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靈根堅固老不衰。’然靈根喻身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荒淫伐靈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緣。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靈根尚未消盡。”
元明
佛教語。謂眾生固有的清淨光明的本性。《楞嚴經》卷一:“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廉兆綸 註:“元明二字連讀,即下本明二字意。”《楞嚴經》卷六:“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宋 蘇轍 《次遠韻齒痛》:“元明散諸根,外與六塵合。”
轉轉
漸漸。《漢書·貢禹傳》:“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甚。” 唐 張籍 《使至藍溪驛寄太常王丞》詩:“獨上 七盤 去,峯巒轉轉稠。” 明 李贄 《答劉晉川書》:“且生世之苦目擊又已如此,使我學道之念轉轉急迫也。”
(1).迴轉。《何典》第七回:“過了一年半載,轉轉家鄉,留些銀錢安了家,又出去了,習以為常。”
(2).漫步;閒逛。 肖應棠 《巧渡金沙江》:“我心裡本來就著急得不得了,這一問更覺得焦躁,於是決定出去轉轉。” 吉學霈 《田野里的追逐》:“‘我們是從城裡來的,’矮個子甜膩膩的笑著說:‘隨便到鄉下來轉轉。’”
開悟
(1).領悟;解悟;(心竅)開通。《史記·商君列傳》:“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壇經·行由品》:“ 惠能 一聞經語,心即開悟。”《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李生 心中開悟,知是酒色財氣四者之精,全不畏懼,便道:‘四位賢姐,各請通名。’” 蘇蔓殊 《非夢記》:“有僧名 遣凡 者,與生素舊,微窺其情,隨時示以般若意旨,令自開悟。”
(2).啟發;開導。《三國志·吳志·孫休傳》:“ 布 拜表叩頭, 休 答曰:‘聊相開悟耳,何至叩頭乎?’”《朱子語類》卷六七:“ 必大 曰:‘ 致堂 文字決烈明白,卻可開悟人主。’”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北京 衍法 五臺 、 西蜀 蛾眉 、 中州 伏牛 、 南海 普陀 ,皆有韻主和尚,純以唱韻開悟學者。”
王哲名句,鶴沖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