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鄉邦兼鎮撫,苴茅封國正居留

強至留守安撫司徒侍中生辰三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留守安撫司徒侍中生辰三首》

全文:
七月穹旻大火流,元精信宿降伊周。
公師一品儀型重,將相三朝德業優。
桑梓鄉邦兼鎮撫,苴茅封國正居留
人間盛事仍難老,富貴功名未白頭。

強至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強至桑梓鄉邦兼鎮撫,苴茅封國正居留書法作品欣賞
桑梓鄉邦兼鎮撫,苴茅封國正居留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鄉邦

(1).家鄉。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口號》:“君王遲京國,遊子思鄉邦。”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見表》:“今復還父母之鄉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歸老,決在此行。” 秦牧 《漫記端木蕻良》:“當時大都懷著深廣的憂憤寫版圖的變色,鄉邦的災難。”

(2).指同鄉的人。《後漢書·度尚傳》:“ 徐 字 伯徐 , 丹陽 人,鄉邦稱其膽智。” 清 戴名世 《上劉木齋先生書》:“﹝ 名世 ﹞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鄉邦之間,骨肉之際,橫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鎮撫

(1).安撫。《左傳·昭公十五年》:“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鎮撫其社稷。”《史記·淮陰侯列傳》:“因請立 張耳 為 趙王 ,以鎮撫其國, 漢王 許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 張延雋 之為 晉州 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 薛鐵山 死,州民無主,慮不逞者為變。故 罕之 ( 李罕之 )專命鎮撫,取王裁旨。”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只由於兩百年前 滿 人治理 中國 土地時,為鎮撫與虐*殺苗族,派遣了一隊戍卒屯丁駐紮,方有了城堡與居民。”

(2).偏指安撫。《左傳·襄公十年》:“ 向戌 辭曰:‘君若猶辱鎮撫 宋國 ,而以 偪陽 光啟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如 陝 ,鎮撫 關 外父老。” 顏師古 註:“鎮,安也;撫,慰也。”

(3). 南宋 初在 金 、偽 齊 接壤的 淮南 、 京東 西 、 湖南 北 諸路分置的特別行政區。其長官為鎮撫使,其官署稱鎮撫使司。 宋 葉適 《上殿札子》:“夫徒鑒 五代 之致亂而不思 靖康 之得禍,故 李綱 請裂 河南 為藩鎮, 范宗尹 嘗割邊面為鎮撫,皆隨以廢格。”參閱《宋史·職官志七》。

(4). 元 萬戶府及都威衛使司所屬掌理軍匠的鎮撫司(所)之長官。《元史·百官志五》:“﹝左都威衛使司﹞鎮撫所,鎮撫二員,都目一員……﹝右都威衛使司﹞鎮撫司,鎮撫二員,都目一員。”《元史·百官志七》:“﹝萬戶府﹞鎮撫司,鎮撫二員, 蒙古 、 漢 人參用。”

苴茅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徵。《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 陸德明 釋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後漢書·宦者傳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 李賢 註:“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 宋 陸游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已勝展鉢三椽下,莫羨苴茅萬戶封。” 清 王廣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國正

國稅。《周禮·夏官·司勛》:“惟加田無國正。”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正,謂稅也”。

居留

繼續呆在某地

在居留鄉下期間

強至名句,留守安撫司徒侍中生辰三首名句

詩詞推薦

桑梓鄉邦兼鎮撫,苴茅封國正居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