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虞儔的《同主簿過翠眉亭》
全文:
墨綬低回嘆陸沉,好山渾作翠眉顰。
我聊爾耳寧違俗,仕有時乎亦為貧。
老去催科非所學,向來凋瘵愧斯民。
整襟再拜欒城像,幸剩殘膏丐後人。
參考注釋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催科
催收租稅。租稅有科條法規,故稱。 宋 鄭文寶 《江南餘載》上:“ 錢氏 科斂酷慘,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湯悅 、 徐鉉 嘗使焉,雲夜半聞聲若麞麂號叫,及曉問之,乃縣司催科耳。”《宋史·職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獄訟無寃、催科不擾為治事之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而身為州縣者,又往往急催科,緩撫字,瘠百姓,肥身家。”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荀子·王霸》:“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後漢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凋瘵
(1).衰敗;睏乏。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昔者萬人疾疫, 神農 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宋 李綱 《與右相條具事宜札子》:“適當早暵之餘,財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則調度不足,取之過甚,則人心驚疑。”《明史·忠義傳六·陳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 梁啓超 《為國會期間問題敬告國人敬告農民》:“失今不為,更閲數年,則老弱轉溝壑,壯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雖有善者,無能為矣!”
(2).指困窮之民或衰敗之象。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謝上表》:“下安凋瘵,上副憂勤,未死之間,斯展微効。” 宋 蘇軾 《賀提刑馬宣德啟》:“匪惟凋瘵之獲蘇,抑亦庸虛之知勉。”《明史·黃福傳》:“ 永樂 初,建 北京 行部,綏輯凋瘵。” 清 唐孫華 《冬日抒懷》詩之二:“雖蠲累歲租,曾未起凋瘵。”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虞儔名句,同主簿過翠眉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