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炎的《和王文州詠雪韻》
全文:
一穗香雲擁博山,毛錐吸盡墨池灣。
詩如驪頷生明月,人似龍媒出帝閒。
灑落高情忘固陋,崢嶸健論起衰孱。
蒼髯半雪吾休矣,卻怕飛騰不可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香雲
(1).美好的雲氣,祥雲。 唐 李白 《尋山僧不遇作》詩:“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金光明最勝王經·四天王護國品》:“所有種種香雲、香蓋,皆是《金光明最勝王經》威神之力。”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詞:“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2).比喻青年婦女的頭髮。 宋 柳永 《尾犯》詞:“記得當初,翦香云為約。”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四折:“想 李素蘭 剪斷香云為甚的?也只是願雙雙並諧比翼。” 清 李漁 《閒情偶寄·演習》附錄《琵琶記·尋夫》改本:“只得把香雲剪下自賣錢。”
博山
博山爐的簡稱。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二:“ 洛陽 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斲復萬鏤,上刻 秦 女攜手仙。” 宋 楊萬里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之七:“共聽茅屋雨,添炷博山雲。” 清 趙翼 《七十自述》詩:“半篝殘火聽譙鼓,一縷名香裊博山。”
毛錐
(1).即毛錐子。 宋 陸游 《醉中作行草數紙》詩:“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 元 徐再思 《蟾宮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卻毛錐。” 明 王錂 《尋親記·訓子》:“他駡我窮酸寒賤,管封侯萬里,索甚毛錐。”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隱奸》:“他能開神臂萬鈞弓,那識毛錐輕重?”
(2).泛稱筆。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組織,信手拈來,都付毛錐。”參見“ 毛錐子 ”。
吸盡
以類似流體被飲乾那樣的方式吸收(無形的東西)或使消失
吸盡稀薄而刺鼻的空氣
墨池
(1).洗筆硯的池子。著名書法家 漢 張芝 、 晉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後世。 唐 裴說 《懷素台歌》:“ 永州 東郭有奇怪,筆家墨池遺跡在。” 宋 曾鞏 《墨池記》:“﹝ 臨川 ﹞ 新城 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硯。 宋 范正敏 《遯齋閒覽·墨地皮棚》:“ 王僧彥 父名 師古 ,常自呼硯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文房四寶都拈住,謾把松煙試,墨池點得兔毫濃,拂拭錦箋一紙。” 郁達夫 《采石磯》七:“他拿起筆來,往墨池裡掃了幾掃,就模模糊糊的寫了下去。”
(3).指習書寫字處。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閒遊西湖》詩:“墨池憐嗜學,丹青羨登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誰子?後生是畏,前聖有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高麗貢紙》:“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陳矣。”
(4).制筆時,以羊青毛為最內層,以兔毫為次層,做成“墨池”(又稱“筆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筆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
王炎名句,和王文州詠雪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