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過鄰寺原文
慣作招提客,應非拖玉身。
一年強半病,十畝未全貧。
孝秀鄉閭盛,朝頒符瑞頻。
不妨幽仄里,高臥姓龐人。
詩詞問答
問:病起過鄰寺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病起過鄰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病起過鄰寺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招提客
寺僧。 唐 高適 《贈杜二拾遺》詩:“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
拖玉
衣襟下垂帶玉佩。喻指顯貴。語出 晉 潘岳 《西征賦》:“飛翠緌,拖鳴玉,以出入禁門者眾矣。” 唐 杜甫 《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詩:“揮金應物理,拖玉豈吾身。”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鹿苑》詩:“拖玉廿年空皓首,衰殘何以報吾君。”
強半
過半;大半:去者強半|浮生滿百今強半|民強半餓死。鄉閭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游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 * 。”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里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符瑞
吉祥的徵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徵兆。《管子·水地》:“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符瑞臻茲,猶以為德薄,不敢道封禪。”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一:“其間所紀符瑞,如冰泮復凝,紅光如火,雲覆華蓋,其類不一。” 聞一多 《龍鳳》:“所以我們記憶中的龍鳳,只是帝王與后妃的符瑞。”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幽仄
(1).微賤;卑陋。 漢 牟融 《理惑論》:“鄙人矇瞽,生於幽仄,敢出愚言,弗慮禍福。” 唐 陸龜蒙 《祀灶解》:“天至高,灶至下;帝至尊嚴,鬼至幽仄。”
(2).指隱居之士。《宋書·順帝紀》:“今可下宣州郡,搜揚幽仄,摽采鄉邑,隨名薦上。” 唐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詩:“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 江漢 有垂綸。” 金 元好問 《宏州贈曹丈子玉》詩:“邱園舊憶詢幽仄,裘褐今聞識姓名。”
高臥
(1) 高枕而臥
解衣鋪被,準備高臥
(2) 比喻隱居;亦指隱居不仕的人
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謝安的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世說新語·排調》
詩詞推薦
【雙調】沉醉東風_金機響空聞
蘭楚芳〔元代〕金機響空聞玉梭,粉牆高似隔銀河。閒繡床,紗窗下過,佯咳嗽噴絨香唾。頻喚梅香為甚么?則要他認的那聲音兒
名句推薦
- 吾文稽儒書,如彼莊周屬鄭剛中《盜焚浦江龍德寺經藏與捲軸化為玉諸葛亮公談》
- 苦海深,波浪流王哲《集賢賓 鳴鶴餘音卷一》
- 夢裡故園松菊在,無家猶復訂歸期錢鍾書《叔子重九寄詩見懷、余久未答、又承來訊、》
- 挺挺魏暮祖風烈,堂堂伏湛國光輝史彌寧《參政宣獻樓公輓歌辭》
- 塵埃波浪幾東西,歸去丹瓢掛杖藜
- 一官聊辦買書錢王旭《木蘭花慢 揚州壽瓜而夾士常》
- 今夜惜花心,明月傷春嘆劉時中《【雙調】慶東原_題情雲輕散》
- 肯將金谷序文比,因想山陰氣候和葉茵《次禊帖韻》
- 若舞霓裳將翠盤踏,若是覷絕他,不讓楊妃襪呂止庵《【雙調】夜行船_詠金蓮顏色》
- 無令日光晚
![病起過鄰寺原文_病起過鄰寺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