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平山堂》
全文:
賢守建堂鄰大明,江南山色與檐平。
家聲讓彼稱三至,朋盍欣茲近四並。
古往今來總佳話,松風水月那閒情。
林泉不異前巡況,一卷真教畫裡行。
參考注釋
家聲
家庭的名聲
三至
(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荀子·議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 楊倞 註:“至謂一守而不變。”《大戴禮記·主言》:“ 曾子 問:‘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 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説,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戰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殺*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後以“三至”謂謠言多次傳播,也會產生影響。《後漢書·班超傳》:“身非 曾參 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 明 張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綿力,欲一舉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謂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使敵困憊。《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石一參 今詮:“三至者,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彼來則我退,彼退則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四並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後即以“四並”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同時遭逢。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已知良會得四並,更許深杯辭百爵。” 楊慎 《牧庵詞》引 元 姚燧 《醉高歌》:“榮枯枕上三更,傀儡塲中四並。人生幻化如泡影,幾個臨危自省!”
乾隆名句,題平山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