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嗜飽腹腸,何論有無辜

乾隆古風十五首·其七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古風十五首·其七》

全文:
孟山何岧嶢,有獸曰騶虞。
賦性本仁慈,舉趾惜蘼蕪。
終為王者瑞,見乃盛世符。
南山有猛虎,食肉如食芻。
饞嗜飽腹腸,何論有無辜
一朝獵者至,咄嗟喪其軀。
仁殘天道顯,視此何所殊。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饞嗜

貪饞無厭。《瑜伽師地論》卷三九:“若有眾生食飽滿已,性多饞嗜,數復來求珍妙飲食,亦不施與。” 南唐 譚峭 《化書·食化·燔骨》:“饞嗜者必忘於痛苦,飢窘者必輕於性命。”

飽腹

吃飽肚子。 唐 柳宗元 《愬螭文》:“充心飽腹,肆敖嬉兮,洋洋往復,流逶迤兮。” 唐 劉禹錫 《飛鳶操》:“朴遫危巢向莫時,毰毸飽腹蹲枯枝。”

何論

唐 宋 進士應試的一種文體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國初,《韻略》載進士所習有何論一首。 施肩吾 《及第勑》亦列其所習何論一首。何論蓋如‘三傑佐 漢 孰優’,‘四科取士何先’之類。”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乾隆名句,古風十五首·其七名句

詩詞推薦

饞嗜飽腹腸,何論有無辜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