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石泉道中和綿州通判李朝散見寄》
全文:
深僻崎危不厭過,欲將涓滴助恩波。
躡雲高步三休在,踏雪清寒一倍多。
依約度溪投野店,逡巡扶杖歷新坡。
初春此去才旬日,屈指流年奈老何。
參考注釋
躡雲
(1).高聳入雲。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 汴京 故宮,躡雲蔽日,常在夢寐,稍能記憶。”
(2).騰雲。 晉 葛洪 《神仙傳·劉根》:“仙道有昇天躡雲者。” 宋 蘇軾 《武昌鋼劍歌》:“雨餘 江 清風卷沙,雷公躡雲捕黃蛇。” 清 張景崧 《晚渡平望湖同舟話舊》詩:“空江鴉散遙衝霧,絶巘樵歸盡躡雲。”
高步
(1).闊步,大步。 晉 左思 《詠史》之五:“被褐出 閶闔 ,高步追 許由 。” 明 雷士俊 《寄王築夫》詩:“琴書敦宿好,高步蹈 顏 曾 。”
(2).猶高蹈。指隱居。 唐 劉長卿 《潁川留別司倉李萬》詩:“想君疇昔高步時,肯料如今折腰事。” 宋 曾鞏 《送鄭州邵資政》詩:“雋游追幕府,高步集 蓬萊 。”
(3).超群出眾。 唐 顏真卿 皇甫曾 等《七言重聯句》:“頃持憲簡推高步,獨占詩流橫素波。” 金 王若虛 《<新唐書>辨下》:“ 戣 ( 孔戣 )高步公卿間,以方嚴見憚。” 明 胡應麟 《詩藪·國朝上》:“ 成化 以還,詩道旁落, 唐 人風致,幾於盡隳。獨 李文正 才具宏通,格律嚴整,高步一時,興起 李 何 ,厥功甚偉。”
三休
(1). 漢 賈誼 《新書·退讓》:“ 翟王 使使至 楚 , 楚王 欲夸之,故饗客於 章華 之臺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後因以“三休”為登高之典。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步三休而未半,途中宿而方迷。” 唐 顏真卿 《撫州寶應寺翻經台記》:“百里而遙,四山不逼;三休而上,十地方超。” 宋 蘇轍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人八詠·寶峰亭》:“今聞 寶峰 上,縹緲陵朝陽,三休引蘿蔓,一覽窮蒼茫。”
(2). 唐 司空圖 晚年以足疾乞退,居 中條山 王官谷 ,築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蓋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聵三宜休。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濟時之用,又宜休也。”見《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後因以“三休”為退隱之典。 清 錢謙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詩之三:“他年終作三休侶,乘興先為結隱期。”
(3).指 三國 魏 金尚 (字 元休 )、 第五巡 (字 文休 )、 韋端 (字 甫休 )三人。《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布 自稱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元休 名 尚 , 京兆 人。 尚 與同郡 韋甫休 、 第五文休 ,俱著名,號為‘三休’。”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名臣下·三休》:“ 金尚 元休 , 第五巡 文休 , 韋端 甫休 ,號‘京兆三休’。”
(4).猶三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 紅娘 覷了吃地笑,俺骨子不曾移動腳,這急性的郎君三休飯飽。”
踏雪
行走在雪地上
踏雪尋梅
清寒
(1) 清朗而有寒意的;清冷的
月色清寒
(2) 清貧的;貧寒的
家境清寒
倍多
成倍增加。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又其本軍各須資遣,道路遼遠,勞費倍多。”
呂陶名句,石泉道中和綿州通判李朝散見寄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躡雲高步三休在,踏雪清寒一倍多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