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其厚的《寄瓊陽學博苕陵從父》
全文:
年來歸計已成空,雲樹千山路轉窮。
自擬朋簪聯柱下,誰憐敵國寓舟中。
登樓漫起王生興,掛劍難追季子風。
堪笑為郎留滯客,無緣飛奮出江東。
參考注釋
朋簪
指朋輩。語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孔穎達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則眾陰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唐 戴叔倫 《臥病》詩:“ 滄州 詩社散,無夢盍朋簪。” 宋 范仲淹 《南京書院題名記》:“不負國家之樂育,不孤師門之禮教,不忘朋簪之善導。” 清 趙翼 《稚存約游黃山遲余不到》詩:“朋簪樂事此焉最,冠蓋西園何足數。” 黃葆楨 《周六介招飲即席有作》詩:“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戰傳喧一席賓。”
柱下
(1).相傳 老子 曾為 周 柱下史,後以“柱下”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經》的代稱。《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李賢 註:“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 漆園 之義疏。”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莫怪新來白髮,恐是當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龔自珍 《邵子顯校刊<婁東雜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劉 ,媲柱下,儲以俟後聖。”
(2). 周 秦 置柱下史,後因以為御史的代稱。《漢書·張蒼傳》:“﹝ 張蒼 ﹞ 秦 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 顏師古 註:“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獨孤及 《張侍御寫真圖贊》:“執法柱下,分形畫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從初服者六年。” 清 錢謙益 《左匯序》:“侍御起家為刑官,今方執法柱下。”參見“ 柱下史 ”。
(3).借指藏書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宮、柱下,固冊府禮樂之淵渚,師友講習之林囿也。”
敵國
(1).敵對之國。《周禮·夏官·環人》:“訟敵國,揚軍旅。”《漢書·蒯通傳》:“語曰:‘野禽殫,走犬亨;敵國破,謀臣亡。’”《玉嬌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敵國未滅,何以家為!” 郭沫若 《女神·湘纍》:“他終竟被敵國拐騙了去了。”
(2).地位或勢力相等的國家。《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國語·周語中》:“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 韋昭 註:“敵國,位敵也。”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敵國。”《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二年》:“‘獻’乃下奉上之辭,非可施於敵國。 南朝 為兄,豈有兄獻於弟邪?”
(3).相當於一國;可以和國家相匹敵。 宋 樓鑰 《陳順之靈璧石硯山》詩:“ 陳侯 之富可敵國,會有寶光驚四塞。”《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殷氏 縱有撲天的本事,敵國的家私,也沒門路可通。”
(4).猶仇敵。《南齊書·王敬則陳顯達傳論》:“干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跡,敵國起於同舟,況又疏於此者也?”
何其厚名句,寄瓊陽學博苕陵從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