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士性的《登岱宗觀海行》
全文:
泰岱山頭一片石,影落滄溟浸空碧。
鳥道捫星十八盤,峭壁回飆四萬尺。
雞鳴赤日升扶桑,日觀峰高海水黃。
徂徠梁父倒地伏,咫尺顥氣摩穹蒼。
金書玉匣秋煙里,七十二君呼不起。
長劍峨冠跨赤螭,梁園之客石城子。
振衣絕頂鬚眉開,吳越周秦何壯哉。
把酒問天天不語,罡風颯颯天門回。
乘風獨噀去東極,化作蜃市成樓台。
老蛟奔走驪龍怒,珠光吐射三峰摧。
夫君揮手招八表,明月轉向青天來。
蓬瀛明滅不可睹,恍惚似欲揚塵埃。
五松亭亭還舊壘,白雲封中年代改。
欲剗懸崖紀姓名,恐妒山靈泣真宰。
君不見秦碑昔已斷,漢策今安在。
莫憑寥廓駕黿鼉,但指陽烏即東海。
參考注釋
徂徠
亦作“ 徂來 ”。1.山名。又名 尤來 、 尤崍 、 尤徠 。在 山東省 泰安縣 東南。《詩·魯頌·閟宮》:“ 徂來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後因以“徂徠”指生長棟樑之材的大山。 唐 劉禹錫 《崔公神道碑》:“善積家肥,子孫多材,如彼榱棟,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圖》詩:“有時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復。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札二》:“這風便是所謂直覺、靈感,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漲著的情調,這活動著的印象便是徂徠著的想像。”
梁父
亦作“ 梁甫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東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呂氏春秋·尊師》:“ 顏涿聚 , 梁父 之大盜也,學於 孔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禪 梁父 。”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古者聖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 漢 揚雄 《長楊賦》:“方將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 唐 韓愈 《賀冊尊號表》:“方將議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儀。” 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見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過沂水有懷芷園弟》詩:“ 龜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或《梁甫吟》的省稱。 唐 王昌齡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劉克莊 《漢宮春·吳侍郎生日》詞:“且吟《梁甫》,誰管他, 冶子 、 田強 。” 元 貢師泰 《題伊尹耕莘圖》詩:“先農有詩亦有譜,後世 南陽 詠《梁父》。” 明 高啟 《魏使君見示呂忠肅公舊贈詩因賦》:“有時歌《梁甫》,慷慨人未識。”
倒地
(1).橫躺在地上。
(2).謂把人殺死。《水滸傳》第六二回:“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詐你,只要把五百兩金子與我。”
抗 日 戰爭時期,農民在黨的領導下,按原價贖回過去賤賣給地主的土地。 方升普 《紅偃師》:“上面說, 鞏縣 琉璃廟溝 等地,正進行‘倒地’鬥爭,把凡是過去荒年賤價賣出去的土地,一律按原價贖回。於是,我們也立刻行動,一個聲勢浩大的‘倒地’運動,便在偃師南部山區開展起來。”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顥氣
清新潔白盛大之氣。《文選·班固<西都賦>》:“軼埃壒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 張銑 註:“鮮,潔也;顥,白也。言過埃塵之上以承潔白清英之露。” 唐 白居易 《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每專氣入靜,不粒食者累歲;顥氣充而丹田澤,飄然有出世心。” 宋 邵雍 《秋遊》詩之二:“先秋顥氣已潛生, 洛 邑方知節候平。”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而二士室處,亦有吸呼,於是生顥氣之爭,強肺者致勝。”
穹蒼
地球上空巨大的圓拱或穹窿;天空,蒼穹
舒憤訴穹蒼
殺氣凌穹蒼
王士性名句,登岱宗觀海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