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序原文
生旦:論其年其年少小。
論其才其才蒼老。
觀其貌貌雖樸實。
觀其詞詞多華藻。
在文場。
人如將。
筆如刀。
文勢好。
流水滔滔。
合:南山大豹。
東海巨鰲。
豹文一變。
鰲頭獨釣。
詩詞問答
問:皂角序的作者是誰?答:沈受先
問:皂角序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三元記 第三十四出
參考注釋
少小
年幼;年青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蒼老
(1) 說話、行動、外貌顯老
(2) 書法繪畫筆法遒勁
樸實
(1) 淳樸誠實;質樸篤實
樸實無罪過。——《北史》
(2) 樸素
他穿得很樸實
華藻
(1).華麗的藻飾。《文選·曹植<七啟>》:“步光之劍,華藻繁縟。” 李善 註:“藻,文采也。” 唐 司空圖 《成均諷》:“炫華藻之新裝,捧重霄之寳器。”
(2).特指車上的彩飾。《後漢書·南匈奴傳》:“詔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金璽、盭緺綬、安車羽蓋、華藻駕駟。”
(3).指有彩飾之車。 明 吳承恩 《贈宗萬湖令江山》詩:“冠裳換巾袍,動止有華藻。”
(4).華麗的辭藻。 宋 陸游 《上殿札子》之二:“太平既久,日趨於文,放而不還,末流愈遠,浮虛失實,華藻害道。” 清 李慈銘 《書凌氏廷堪<校禮堂集>中<書唐文粹文後>文後》:“流及 六朝 ,愈尚華藻,波靡遞下,乃有風雲月露之譏。”
(5).猶華光;光芒。 漢 揚雄 《法言·淵騫》:“明星皓皓,華藻之力也歟?” 李軌 註:“星雖皓皓有華藻,然非能自顯耀也。”
文場
(1).猶文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文場筆苑,有術有門。”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駭飛兔於文場,躍雕龍於筆海。” 元 鍾嗣成 《凌波仙·吊范子英》曲:“詩籌酒令閒吟詩,占文場第一功。” 魯迅 《花邊文學·小品文的生機》:“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戲場’,那么,文場上當然也一定有醜腳--然而也一定有黑頭。”
(2).科舉的考場。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齊入文場同苦戰,五人十載九登科。” 宋 陸游 《感舊贈超師》詩:“我赴文場君受戒,道邊曾共望高宗。”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將琴劍書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場前面,探訊息,看條約,走一遭去,早來到場門前也。”
(3).戲曲樂隊所用管弦樂器的統稱。如京劇的胡琴、二胡、三弦、月琴、笛、嗩吶等。同鑼、鼓等“武場”合稱場面。舊時習慣上也把演奏管弦樂的樂師稱為“文場”。
(4).曲藝的一種,流行於 廣西 桂林 、 柳州 一帶。
文勢
文章的氣勢。 宋 洪邁 《容齋三筆·韓歐文語》:“ 歐公 文勢,大抵化 韓 語也。” 金 王若虛 《<孟子>辨惑》:“予以文勢觀之,語皆不安,中間或有脫誤,未可為斷然之説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統觀諸家之作,其文勢句法,判然在目。”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人之辭而省曰字例》:“《孟子》書如此者尤多……‘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句上皆無‘曰’字,文勢易見,故省之也。”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連續不斷
他滔滔地辯論著,臉上興奮得通紅。——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這使他們驕傲了,一路滔滔開向平型關,…。—— 周立波《悼田守堯同志》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楚辭·東方朔·七諫》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書》
況且老荊那樣的人,滔滔者皆是,換一個來,何嘗會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九章》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東海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泛指東方的大海
豹文
(1).豹身上的斑紋。亦指豹裘上的文采。《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
(2).謂玄豹成文。多指隱居或才華出色。 唐 李德裕 《望匡廬賦》:“豹文忽變,蔚然以姿;蟬緌更新,倏然而脫。” 宋 司馬光 《稷下賦》:“惜夫美食華衣,高堂閒室,鳳藻鴟義,豹文麋質,誦無用之言,費難得之日,民未治不與其憂,國將危不知其失。” 明 王錂 《春蕪記·忤奸》:“十年間屈首衡門,似 南山 修成豹文。”參見“ 豹成文 ”。
一變
一度變化;一次變故或變革。《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論語·雍也》:“ 齊 一變,至於 魯 ; 魯 一變,至於道。”《景德傳燈錄·譚空和尚》:“龍女有十八變,你試一變。”《宋史·李好義傳》:“ 曦 死後若無威望者鎮撫,恐一變未息,一變復生。”《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如今,距國初進關時節,曾不百年,風氣為之一變。”
鰲頭
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