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千尺雪·其一》
全文:
玉泉流出注長河,迸石引來太液波。
便是吳中果千尺,較茲源遠遜猶多。
參考注釋
玉泉
(1).傳說中 崑崙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論衡·談天》引 漢 司馬遷 曰:“《禹本紀》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華池 。’”今本《史記·大宛列傳論》作“ 醴泉 、 瑤池 ”。
(2).清泉的美稱。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一:“芳蘭振蕙葉,玉泉涌微瀾。”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荊州 、 清溪 、 秀壁 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群音類選·泰和記·桓元帥龍山會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煙,峭壁千尋掛玉泉。”
(3).猶九泉。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詩:“始謂調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過四皓墓》詩:“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
(4).指酒。 宋 蘇軾 《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澤 ,乏酒每形言。”
(5).仙藥名。玉漿。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辟榖說》:“能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玉》:“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生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屍,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陸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 子彬 得其遺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鑄 ,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參見“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為 玉河 ,匯成 昆明湖 。出而東南流,環繞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勝景即此。
出注
賭*博時下的賭注。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賭*博》:“即今風俗薄惡,日甚一日,雖富貴子弟,皆習此風。小者金銀珠玉,大者田地房屋,甚至於妻妾子女,皆以出注輸去與人。”《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怎當得 丁生 連擲勝采,兩人出注,正如眾流歸海,盡數趕在 丁生 處了。”
長河
(1) 大河。特指黃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2) 銀河
(3) 比喻漫長的歷程
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相對真理
引來
(1) 由某種吸引力而集合,集攏,集中,收集
氣球放出時引來了一小群觀眾
(2) 引起注意而走過來
這煤油燈…一定會將幾英里內任何殺*人的紅皮膚印第安人引來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乾隆名句,千尺雪·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