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小溪驛壁原文
迢遞小溪路,相違又七春。
江山千里舊,時事一番新。
南粵年年夢,西風處處塵。
不須逢桀溺,久客頗知津。
詩詞問答
問:題小溪驛壁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題小溪驛壁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題小溪驛壁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迢遞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遞 ”。1.遙遠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指 蒼梧 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遰。”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路,迢逓孤飛翼。”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遞,更和那風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谿縣》詩:“蠻音聞漸異,迢遞動鄉愁。” 清 孫枝蔚 《坐逆風船同趙天醉作》詩:“水程迢逓日將晡,風伯顛狂雨又俱。”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統照 《牧羊兒》詩:“故鄉迢遞。”
(2).指思慮悠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詗約》:“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雙棲,心迢遞。”
(3).高峻貌。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三:“迢遞 槐江嶺 ,是為 玄圃 丘。”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南朝 梁 王錫 《宿山寺賦》:“延層軒之迢逓,屬廣廡之踟躕。” 宋 司馬光 《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無極,行挽枯藤蹋危石。” 蘇曼殊 《無題》詩之二:“寄語 * 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
(4).曲折貌。《陳書·江總傳》:“喜園迢遰,樂樹扶疎。” 元 楊載 《詩法家數·七言古詩》:“七言古詩,要鋪敍,要有開合,有風度,要迢遞險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軟腐。”
(5).婉轉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詞:“恣樂追涼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猶有清歌迢逓,聲在芰荷深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一人奏繁華令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6).連綿不絕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逓,翠華葳蕤。” 唐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詩:“朱欄迢遞因高勝,粉堞清明欲下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山圍草木翠煙平,迢遰新城接舊城。”
(7).時間久長貌。 唐 韋應物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南館》詩:“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 唐 元稹 《古決絕詞》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
見“ 迢遞 ”。
溪路
溪谷邊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之一:“欲訪 桃源 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谿路:山間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詩:“寥寥遠天靜,谿路何空濛。”
相違
(1).互相避開。《左傳·成公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2).彼此違背。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宋 蘇軾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然泛覽古人日記,實與此道相違。”
江山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鑑》
江山如畫。——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時事
當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國內大事
時事綜述
一番
(1).一回;一次;一陣。《詩·小雅·車攻》“射夫既同” 唐 孔穎達 疏:“此射夫皆已射一番。” 宋 范成大 《落鴻》詩:“只道一番新雨過,誰知雙袖倚樓寒。”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一折:“你一番價探望哥哥,吃的來醺醺醉。”《西遊記》第四二回:“一番搭上手,斗經四五個回合,行者揑著拳頭,拖著棒,敗將下來。” 毛 * 《新民主主義的 * 》:“頑固到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就要開大會,‘促’他一番。”
(2).一種;一類。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癸卯妖書》:“但其所傾陷者,別是一番人耳。” 許地山 《命命鳥》:“她自經過這一場恐慌,精神上遂起了莫大的變化。對於婚姻別有一番見解。”
(3).一張;一片。《新唐書·藩鎮傳·王鎔》:“況繼奉天子詔和解,能無一番紙墜北路乎?”
南粵
見“ 南越 ”。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桀溺
春秋 時隱者。亦泛指隱士。《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過之,使 子路 問津焉。” 宋 范仲淹 《知府孫學士見示》詩之五:“籬邊醉傲 淵明 飲,隴上歌隨 桀溺 耕。” 王國維 《屈子文學之精神》:“此二派者,其主義常相反對,而不能相調和。觀 孔子 與 接輿 、 長沮 、 桀溺 、 荷篠丈人 之關係,可知之矣。”
久客
(1).久居於外。 漢 焦贛 《易林·屯之巽》:“久客無依,思歸我鄉。”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
(2).指久居外鄉的人。 宋 陸游 《宴西樓》詩:“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風。”
(3).指臘梅。 明 程棨 《三柳軒雜識》:“ 姚氏 《叢語》以蠟梅為寒客,今改為久客。”
知津
認識渡口。猶言識途。《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過之,使 子路 問津焉。 長沮 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 曰:‘為 孔丘 。’曰:‘是 魯 孔丘 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唐 許敬宗 《安德山池宴集》詩:“獨嘆 高陽 晚,歸路不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