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言神仙事恍惚,靈跡具在良非誣

高啟姑蘇雜詠·洞庭山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高啟的《姑蘇雜詠·洞庭山》

全文: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飛雲孤。
洞庭縹緲兩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壺。
嘗聞此山古靈壤,蛇虎絕跡歡樵夫。
濤聲半夜恐魂夢,石氣五月寒肌膚。
居人仿佛武陵客,戶種橘柚收為租。
高風欲起沙鳥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銀房石室開金鋪。
羅浮峨眉互通達,別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龍垂胡,神鉦忽響驚棲鼯。
自懸日月照洞內,古木陰蔽空朝晡。
風吹白芝晚易老,雲帶紫泉秋不枯。
靈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蒼生蘇。
後來好事多繼往,石壁篆刻猶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撲炬火如飛烏。
玄關拒閉誰復到,似怪衣上腥塵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靈跡具在良非誣
我生擾擾胡為乎,坐見白髮生頭顱。
久欲尋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緣妻孥。
何當臨湖借漁艇,拍浪徑渡先雙鳧。
獨攀幽險不用扶,身佩五嶽真形圖。
夜登天壇掃落葉,自取薪水供丹壚。
此身願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許無?狂語醉發應盧胡。

高啟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恍惚

(1)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證名。指神思不定、慌亂無主。由於七情內傷、外邪內乾、發汗過多而損傷心氣,以致精神不定

靈跡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寫順,祗無涵祕。”

(2).神明的功績。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功藏靈跡。”

(3).神靈的遺蹟;聖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

(4).引申為奇蹟。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裡,依舊帶著那種因為感到誇耀而來的愉快,而且仿佛談說一種靈跡。”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痴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

見“ 靈跡 ”。

具在

全部存在。 魯迅 《熱風·題記》:“記得當時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敵之中,我所對付的不過一小部分;其他大事,則本志具在,無須我多言。”如:事實具在,不容狡辯。

高啟名句,姑蘇雜詠·洞庭山名句

詩詞推薦

勿言神仙事恍惚,靈跡具在良非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