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彭的《寄陳無感》
全文:
憶昔悵有違,平湖拍天漲。
公乘美滿風,乘興破巨浪。
我歸茅屋底,念切情惝恍。
中間忽抱瘵,此病最無妄。
伏枕辭鳴蟬,秋風吹倚杖。
緬懷醉夷門,嘯詠真愜當。
頗復持漫刺,曳裾謁丞相。
曩者金石交,為子傾家釀。
膚清神更清,年壯思亦壯。
蘭台要給札,抒寫不流宕。
讜言動主意,湛思慰人望。
歸帆拂五老,停艫當疊嶂。
不忘茗果期,煙扉聊一訪。
參考注釋
蘭台
(1). 戰國 楚 台名。故址傳說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東。《文選·宋玉<風賦>序》:“ 楚襄王 游於 蘭臺 之宮,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註:“ 蘭臺 ,臺名。” 唐 張九齡 《登古陽雲台》詩:“ 楚國 茲故都, 蘭臺 有餘址。”
(2). 漢 代宮內收藏典籍之處。《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 漢 焦贛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臺,雖遭潰亂,獨不逢災。”
(3).泛指宮廷藏書處。《南史·徐勉傳》:“方領矩步之容,事滅於旌鼓;蘭臺石室之典,用盡於帷蓋。”
(4).指御史台。 漢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蘭台,故稱。《資治通鑑·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燒蘭臺府署為戰場。” 胡三省 註:“蘭臺,御史臺也。”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辯》:“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謂之中丞。”又 東漢 時 班固 為蘭台令史,受詔撰《光武本紀》,故史官亦稱“ 蘭臺 ”。
(5). 唐 代指秘書省。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 唐 李商隱 《無題》詩:“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馮浩 箋註:“《舊書·職官志》:秘書省, 龍朔 初改為蘭臺, 光宅 時改為麟臺, 神龍 時復為秘書省。”
(6).相術家指鼻的左側。《太清神鑒》卷二:“準頭主富貴貧賤,百事吉凶……左為蘭臺,右為廷尉。”《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 謂 淹 曰:‘公蘭臺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天庭忒恁低,地閣那曾偉,準頭偏,蘭臺、廷尉俱虧……恐今生虎榜姓難題。”
(7).道教指肝臟。《雲笈七籤》卷十九:“經曰:‘肺為尚書,肝為蘭臺,心為太尉公。’”
給札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蜀 人 楊得意 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遊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後因謂朝廷對文士的特殊禮遇為“給札”。 宋 曾鞏 《回許安世謝館職啟》:“天衢寢亨,時望攸屬。遂膺給札之召,來賁登瀛之游。”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和實之》詞之三:“有誰憐、給札老 相如 ,家徒壁。”
抒寫
抒情描寫
散文可以抒寫感情,也可以發表議論
流宕
(1).謂遠遊。《文選·張協<七命>》:“羈旅懷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疇。” 呂向 註:“流宕,謂遠遊。” 南朝 梁 丘遲 《永嘉郡教》:“遨遊鄽里,酣酺卒歲,越伍乖隣,流宕忘返。”
(2).漂泊,流浪。《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許靖 ﹞自流宕已來,與羣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並沒有餓死。”參見“ 流蕩 ”。
(3).放蕩,不受約束。《後漢書·方術傳序》:“意者多迷其統,取遣頗偏,甚有雖流宕過誕亦失也。” 晉 陶潛 《閒情賦》序:“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北史·儒林傳·何妥》:“其有聲曲流宕,不可以陳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後。” 清 張之洞 《哀六朝》詩:“笛聲流宕伶嘆樂,眉髻愁慘民興謡。”
(4).謂詩文流暢恣肆。 明 李日華 《六碩齋筆記》卷一:“詩既流宕可喜,書法亦爽爽雄快。”
李彭名句,寄陳無感名句
名句推薦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列傳·卷一百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