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月澗的《薦福魯山長老請贊》
全文:
大江以東非生緣,大江以西非受經。
行腳見宋朝三十七員惡知識,末後撞入天童布絲網裡。
折倒平生,視佛祖若大寇讎,視衲僧若大冤憎。
五處住山,百無一能。
無補宗教,不上傳燈。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魯山其克荷負,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觀堂之老僧。
誰費丹青,點涴太清。
只好釣雪磯頭,終朝笑看遠山青。
參考注釋
丹青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點涴
猶點污。 宋 蘇軾 《與佛印書》:“今僕蒙犯塵埃,垂三十年,困而後知返,豈敢便點涴名山。”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三折:“一把低微骨,置君掌握中,料應嫌點涴,拋擲任東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肅苑》:“怕燕泥香點涴在琴書上。”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釋月澗名句,薦福魯山長老請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