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福魯山長老請贊原文
大江以東非生緣,大江以西非受經。
行腳見宋朝三十七員惡知識,末後撞入天童布絲網裡。
折倒平生,視佛祖若大寇讎,視衲僧若大冤憎。
五處住山,百無一能。
無補宗教,不上傳燈。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魯山其克荷負,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觀堂之老僧。
誰費丹青,點涴太清。
只好釣雪磯頭,終朝笑看遠山青。
詩詞問答
問:薦福魯山長老請贊的作者是誰?答:釋月澗
問:薦福魯山長老請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月澗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月澗名句大全
注釋
1. 原作量,據原校改
參考注釋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國的長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龜蛇鎖大江。——毛 * 《菩薩蠻·黃鶴樓》
東非
非洲的東部地區,包括索馬里、吉布地、衣索比亞、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和塞席爾等國
生緣
(1).佛教語。塵世的緣分。 唐 顧況 《送少微上人還鹿門》詩:“ 少微 不向 吳中 隱,為箇生緣在 鹿門 。” 宋 蘇轍 《示諸子》詩:“老去惟堪一味閒,坐會諸子了生緣。”
(2).佛教語。受生轉世的因緣。《法苑珠林》卷一一六:“三説得住四十九日,生緣未具,死已更受,亦不限時節。”
西非
非洲幾內亞北部灣地區,通常不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
受經
漢 儒重師法,研習經學,師弟相傳。從師學經,稱受經。《漢書·夏侯勝傳》:“ 勝 霸 既久繫, 霸 欲從 勝 受經, 勝 辭以罪死。 霸 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勝 賢其言,遂授之。”
行腳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語錄》卷六:“老僧三十年來行腳,未曾置此一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金 趙元 《宿少林寺》詩:“箇中有佳處,行腳恨不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道覡》:“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 蘇曼殊 《與高天梅書》:“衲行腳南荒,藥爐為伍,不覺逾歲。”
(2).引申為行乞。 碧野 《燈籠哨》:“‘今天的行腳好嗎!’‘那裡,只在一家人家裡要到了幾根爛紅薯!’”
(3).見“ 行腳僧 ”。
(4).行走;行路。 宋 楊萬里 《和文遠叔行春》詩:“行腳宜晴翠,看雲恐夕黃。” 劉白羽 《黑》二:“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往下趕這兩站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宋朝
春秋 時 宋國 公子,容貌甚美。後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稱。《左傳·定公十四年》:“ 衛侯 為夫人 南子 召 宋朝 。” 杜預 註:“ 朝 , 宋 公子,舊通於 南子 。”《論語·雍也》:“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何晏 集解:“ 宋朝 , 宋 之美人而善淫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獼猴賦》:“沐蘭湯而滋穢兮,匪 宋朝 之媚人。” 唐 皮日休 《鹿門隱書》:“虸蚄能害稼不能害人,奸邪善害人。害稼者有時而稔,是不害也。雖有 祝鮀 之佞, 宋朝 之美,其害人也,可勝道哉!”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惡知識
佛教語。指昧於佛法,導人入邪的人。《古尊宿語錄》:“語未卒, 汾陽 叱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百喻經·野乾為折樹枝所打喻》:“已得出家,得近師長,以小呵責,即便逃走,復於後時遇惡和識,惱亂不已。”參見“ 善知識 ”。
末後
最後
絲網
(1).絲織的網。亦指棉、紗、麻等製成的網。《舊唐書·輿服志》:“金根車,朱質,紫油通幰,油畫絡帶,朱絲網,常行則供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罘罳》:“罘罳雲者,刻鏤物象,著之板上……至其不用合板鏤刻,而結網代之,以蒙冒戶牖,使蟲雀不得穿入,則別名絲網。”
(2).指魚網。 元 薩都剌 《蒲萄酒美鰣魚味肥蒲萄歌》:“柳花吹盡春江漲,雪花鰣魚出絲網。”
(3).指細密如絲的網狀物。 唐 姚合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詩:“絲網張空際,珠繩續瓦溝。” 唐 皮日休 《太湖詩·明月灣》:“柳弱下絲網,藤深垂花鬘。”
折倒
(1).亦作“ 折到 ”。摧殘,折磨。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折倒的額顱破,便似間道皮腰線;折倒的胸脯瘦,便似減骨芭蕉扇。” 元 范居中 《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惱 劉郎 ,害 潘郎 ,折倒盡舊日豪放。”
(2). 南唐 李後主 好佛,大起佛寺,廣聚僧徒,日設供齋,食有未盡,次日再供,謂之折倒。事見 宋 陸游 《南唐書·浮屠契丹高麗傳》。
(3).謂將東西全部取去。 清 王應奎 《柳南續筆》卷三:“俗語有物而盡取之,謂之折倒。”
(4).指折服。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三一》:“即‘何事於仁’三句中,而已折倒 子貢 不見實體不知實用之失。”
翻倒;推翻。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忒做作、前輩們性重,敢折倒你丈人峯?”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佛祖
(1).佛教稱修行成道者為佛,開創宗派者為祖師,故稱成佛作祖者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統紀》五十四卷,詳載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蘇軾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詩:“前年開閣放柳枝,今年洗心歸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蘇黃秦書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書禪句幾三十餘首,有雲……‘自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元 宋旡 《答無住和太初韻見寄》:“眼高無佛祖,詩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創始人 釋迦牟尼 。
(3).猶言老天爺。表示驚嘆之詞。《紅樓夢》第四一回:“ 劉姥姥 聽了,搖頭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寇讎
亦作“寇讎2”。亦作“ 寇讎 ”。仇敵;敵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後漢書·仲長統傳》:“昔之為我哺乳之子孫者,今儘是我飲血之寇讎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國,以廣寇讎。” 唐 曹唐 《和周侍御買劍》:“將軍溢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寇讐。” 宋 蘇軾 《孫武論》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敵國,患在於將帥之不力。”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讐,名之為 * ,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三十年來他已逐漸覺醒在驅逐他的寇讎。”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百無一能
百事中無一事能做。形容人無能。《水滸傳》第三二回:“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
無補
沒有補益,無益
這樣恐怕無補於事
宗教
基於對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存在,它給人以靈魂並延續至死後的信仰體系
世界四大宗教
曰宗教。——蔡元培《圖畫》
不上
(1).不到。《秦並六國平話》卷上:“不上三十合, 飛虎 佯敗。”
(2).不得。 明 馮惟敏 《傍粧台·旅思》套曲:“聽不上凜冽悲風,聽不上嘹嚦哀鴻,聽不上畫角悠揚,聽不上檐鉄丁東,響噹噹驚好夢,冷清清和淚滴。”
傳燈
亦作“ 傳鐙 ”。1.佛家指傳法。佛法猶如明燈,能破除迷暗,故稱。 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傳鐙已悟無為理,濡露猶懷罔極情。” 五代 李中 《貽毘陵正勤禪院奉長老》詩:“願作傳燈者,忘言學浄名。” 清 薛雪 《一瓢詩話》:“ 杜 詩云:‘毫髮無遺恨,波瀾獨老成’,最為詩家傳燈衣鉢。”
(2).指佛像前或人將死時腳後的長明燈。 唐 杜甫 《望牛頭寺》詩:“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仇兆鰲 註:“ 趙 曰:‘此長明燈也,借傳燈言之。’”《紅樓夢》第十四回:“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應佛僧正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 閻君 ,拘都鬼,延請 地藏王 ,開金橋,引幢旛。” 王闓運 《衡州西禪寺碑》:“見傳燈之欲滅,感大宅之先壞。”
效尤
仿效壞的行為
恐此子效尤,乾那結交權黨,勢壓班僚,喪失名節的事,豈不辱我一門清白?——《二度梅全傳》
法席
佛教語。講解佛法的座席。亦泛指講解佛法的場所。《古尊宿語錄·慈明禪師語錄》:“一夕訴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宗回長老》:“僧 宗回 者,累建法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 木陳和尚 名 道忞 ,曾主 天童 法席,後封 宏覺國師 。”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 延壽 ﹞以後就去 明州 雪竇 開法,法席很盛。”
克荷
能夠承當。《陳書·程文季傳》:“故散騎常侍、前 重安縣 開國公 文季 ,纂承門緒,克荷家聲。” 宋 王禹偁 《濟州眾等寺新修大殿碑並序》:“天不遺憖,師之雲亡,徒弟五人,今院主大德無相,克荷先願,用伸孝思。” 李叔同 《與曇昕法師書》之三:“萬萬珍重愛護,養德,充學,以克荷之。”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五宿
住了五夜。 唐 白居易 《泛太湖書事寄微之》詩:“報君一事君應羨,五宿澄波皓月中。”
五星宿。《雲笈七籤》卷二十:“行上清之道,出則五宿侍衛,給玉童玉女各一千五百人。”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 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 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丹青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點涴
猶點污。 宋 蘇軾 《與佛印書》:“今僕蒙犯塵埃,垂三十年,困而後知返,豈敢便點涴名山。”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三折:“一把低微骨,置君掌握中,料應嫌點涴,拋擲任東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肅苑》:“怕燕泥香點涴在琴書上。”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只好
只有;只能
河上沒有橋,我們只好涉水過去
磯頭
(1).磯上;亦指磯的前頭一部分。 唐 常建 《戲題湖上》詩:“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呂洞賓 ﹞因和那樵夫飲了幾盃酒,不覺的醉了。咱脫下這簑衣來鋪著,就這磯頭上睡一覺。” 明 陳所聞 《解三酲·壽方嘯門》套曲:“非帶雨磯頭垂釣,便分泉種竹庭皋。”
(2).保護河岸、堤防和灘地的靠岸較短建築物。也 * 嘴壩、馬頭或垛堆。
終朝
(1).早晨。《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將圍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2).整天。 晉 陸機 《答張悛》詩:“終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詩:“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願相同,終朝不離。”
遠山
(1).遠處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詩:“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胡鄂公 《北方實錄》:“其初也,若新月之騰海,遠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曉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唐 崔仲容 《贈歌姬》詩:“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腹,但愛 文君 遠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兒多俊俏,秋波如畫口如櫻。兩道遠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勝。”參見“ 遠山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