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溪畔溶溶月,閱盡荊凡影不磨

乾隆吳山十六景(吳人張宗蒼畫)·其十六·蘇台春景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吳山十六景(吳人張宗蒼畫)·其十六·蘇台春景》

全文:
胥台高見三百里,只今培塿惟存耳。
吳人言吳不忍廢,就山為亭亭亦圮。
春來景物紛融和,頻聞漁唱及樵歌。
越來溪畔溶溶月,閱盡荊凡影不磨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溪畔

溪水邊。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溪畔印沙多鶴跡,檻前題竹有僧名。” 唐 羅隱 《夜泊義興戲呈邑宰》詩:“溪畔維舟問 戴星 ,此中三害有《圖經》。” 清 潘高 《憶幼子》詩:“隨我至溪畔,背我弄溪泉。”

溶溶

(1) 寬廣的樣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辭·九嘆·愍命》

(2)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也用來形容月光蕩漾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唐· 杜牧《阿房宮賦》

月色溶溶

荊凡

西周 時代的 荊國 ( 楚國 )和 凡國 。 荊國 初建於今 湖北省 西部 荊山 一帶; 凡國 故址在今 河南省 輝縣 西南。《莊子·田子方》:“ 楚王 與 凡 君坐。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凡 君曰:‘ 凡 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云:“凡,國名,在 汲郡 共縣 。”後以“荊凡”比喻存亡無定。 宋 蘇軾 《王中甫哀辭》:“已知 毅 豹 為均死,未識 荊 凡 定孰存?”參閱《莊子·達生》。

不磨

不可磨滅。《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官場現形記》第一回:“老侄你自己不要看輕,這個重擔,卻在我叔侄兩人身上,將來維持世運,歷劫不磨。”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迷途之鳥》裡面也盡有一些好詩,象這刻石的一首,也可以說是不磨的佳作。”

乾隆名句,吳山十六景(吳人張宗蒼畫)·其十六·蘇台春景名句

詩詞推薦

越來溪畔溶溶月,閱盡荊凡影不磨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