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登濟上酒樓·其二》
全文:
濟上有酒樓,醉仙像在茲。
我來一瞻拜,悵矣不同時。
孤城臨孔道,處處颺青旗。
當時賀李輩,偶此泛金卮。
後人表芳躅,就地搆魏祠。
因悟賢達徒,所過留音徽。
方其混酒廛,悠悠孰見知。
飲者留其名,斯語信戲辭。
參考注釋
達徒
深通各種學問的弟子。《呂氏春秋·遇合》:“ 孔子 周流海內,再乾世主,如 齊 至 衛 ,所見八十餘君,委質為弟子者三千人,達徒七十人。”
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時識音的標誌。亦指琴或樂曲。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思行》:“長夜恣酣飲,窮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雲等潤。” 李善 註:“音徽,即徽音也。” 張銑 註:“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劉禹錫 《彭陽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吳門 ,相去迥遠,而音徽如近。”
(4).猶音訊;書信。《文選·陸機<擬庭中有奇樹>詩》:“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註:“音徽,言文章、書信。” 前蜀 魏承班 《謁金門》詞:“雁去音徽斷絶,有恨欲憑誰説。”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十年來, 河 隴 路斷, 松潘 圍逼,至今三君音徽斷絶。”
李之世名句,登濟上酒樓·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