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慕容彥逢的《夜深偶成》
全文:
同舍諸稚子,初更坦腹眠。
須臾起鼻息,洶洶如奔泉。
而我憂且病,欲臥輒遷延。
坐久覺疲倦,就枕如臨淵。
展轉復長吁,情緒更悽然。
睡思暫彷佛,征雁鳴九天。
使我不能寐,體氣寧不便。
身心貴攝理,事累宜棄捐。
而我無所答,泣涕但漣漣。
是時月當午,素影隙中圓。
參考注釋
身心
(1) 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攝理
(1).代理。《左傳·昭公四年》:“ 士景伯 如 楚 , 叔魚 攝理。” 杜預 註:“攝,代 景伯 。”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 歙州 缺刺史……以公攝理之,用能也。”《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卿處殊方,誠為可憫,暫去攝理,不久取卿回用也。” 清 尹會一 《上朱高安先生書》:“近以攝理 荊州 勘災賑飢,奔走不遑。”
(2).調理。 宋 朱熹 《答呂伯恭書》:“尊兄之病,未必不為福也……千萬加意攝理,以慰遠懷。”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慕容彥逢名句,夜深偶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