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朋約三五,各詡腰腳健

方浚師游七星岩歸漫賦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浚師的《游七星岩歸漫賦》

全文:
自從官京師,趨車畏塵坌。
今茲簿領間,偶發游山願。
良朋約三五,各詡腰腳健
甫出城北門,田疇綠草蔓。
分秧勞農夫,荷蓑立水面。
南方節候早,於此乃益見。
雲重頭似壓,徑仄踵欲穿。
七朵奇峰懸,相看目驚眩。
高者天可倚,低者地能旋。
猛如獅象臥,雄如兵甲頓。
排如玉筍班,煥如霞錦緣。
崢嶸紛起伏,崱屴爭後先。
左得右已失,此舍彼復戀。
巍巍天門開,露出摩尼殿。
了無斧鑿痕,五丁力恐遜。
放膽步石室,披襟豁煩悶。
長橋中央駕,綿亘拖匹練。
初愁陰冷甚,繼覺情景變。
半空一滴水,聲若碎玉片。
涓涓不停住,遂爾成回漩。
可是驪龍醒,含珠時噴噀。
再進境愈佳,曉天明一線。
持梃擊石鼓,噌吰音自遠。
惜哉鍾久啞,常抱不鳴恨。
我行足漸軟,頗悔游未遍。
禪房且棲息,蔬筍具晨膳。
老僧前致詞,使君得毋倦。
汲泉瀹新茗,清腴勝陽羨。
歸來整匡床,酣睡拋書卷。
好山復入夢,嵐翠增妍茜。
忽然大雨傾,滿身珍珠濺。
阿香持北斗,霹靂閃紫電。
斯時兩腋輕,凌風任推轉。
飛上最高峰,寒氣逼衫袨。
眾星落我手,抱之金光纏。
一笑開雙眸,摩挲端石硯。

方浚師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良朋

好友。《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一:“ 沉 宋 裁辭矜變律, 王 楊 落筆得良朋。”《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續範亭 《登高望林老葉參謀長不至》詩:“聞道 延安 多集會,良朋不至秋風來。”

三五

(1).謂十五天。《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後以指農曆月之十五日。《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欄乾,斷腸千里。” 清 林則徐 《中秋眺月有作》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宋 李清照 《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宋 劉辰翁 《永遇樂·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詞為之涕下》詞:“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3).謂十五歲。 晉 陶潛 《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飛燕篇》:“可憐女兒三五許,丰茸惜是一園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芳辰三五,方 洛陽 而自嬌;闌乾十二,弔 姮娥 而微嘆。”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 司馬貞 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

(5).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範》之辟紀。” 王逸 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 宋 歐陽修 《憎蚊》詩:“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 彭鹹 以為儀。” 王逸 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註:“ 戰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司馬貞 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 梁丘子 註:“《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欽立 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詩·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漢 鄭玄 箋:“協和伐 殷 之事,謂合位三五也。” 孔穎達 疏:“言正合會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歲、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謂之五位。星、日、辰在北,歲在南,月在東,居三處,故言三所。”《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殲,盡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國語》歲、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謂歲、日、月、辰、星也。三所,謂 逢公 所憑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經緯也。”

(11).指三田五臟。《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李善 註:“《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獨善雞鳴、彈長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參見“ 九宮 ”。

(13).指參宿和昴宿。《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舊說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天漢迴西流,三五正從橫。”

(14). 晉 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師之備, 並 、 朔 、 秦 、 雍 嚴西討之資, 青 、 冀 、 幽州 三五發卒。”《宋書·孝義傳·孫棘》:“ 世祖大明 五年,發三五丁,弟 薩 應充行。”《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又 梁 興以來,發人征役,號為三五。”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 、 陳達 、 楊春 三個頭領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柵,只帶三五個做伴。” 清 朱彝尊 《<騰笑集>自敘》:“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賦詩。” 沉從文 《生存》:“長案旁坐下了三五個車夫。”

謂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所統郡縣,便普三五;鹹依舊格,以赴戎麾。” 胡之驥 匯註:“三五,猶《孫子兵法》所謂三令五申之教。”

腰腳

腰與腳。常表示人的體力。《梁書·處士傳·何胤》:“昔荷聖王眄識,今又蒙旌賁,甚願詣闕謝恩,但比腰腳大惡,此心不遂耳。” 唐 杜甫 《寄贊上人》詩:“年侵腰腳衰,未便陰崖秋。” 宋 蘇軾 《送運判朱朝奉入蜀》詩:“為話腰腳輕,猶堪踏泉石。”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腰腳漸不勝,維時日亭午。”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千級石磴試腰腳,百尋澗底望高樓。天外雲自流。”

方浚師名句,游七星岩歸漫賦名句

詩詞推薦

  • 嘗枸杞

    楊萬里宋代〕芥花菘菡餞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嘗。味抱土膏甘復脆,氣含風露咽猶香。作齊淡著微施酪,芼茗臨時莫過湯。卻憶
    良朋約三五,各詡腰腳健 詩詞名句
  • 淨名居士贊

    釋智遇宋代〕一默雷轟,是非頓起。示疾紫耶,大蟲無齒。
  • 緋桃開小酌

    陸游宋代〕我廬城南村,家無十金產。種花雖歷歲,名品終有限。頗欲及暇時,著譜書之簡。今朝緋桃開,歡喜洗酒琖。鄰翁
  • 同曾公卷出南城

    吳則禮宋代〕著處籃輿得小停,偶尋奇詭對屏星。山南山北有幽囀,樹底樹頭惟落英。兩鬢已脫吾種種,三眠欲罷渠青青。招得
    良朋約三五,各詡腰腳健 詩詞名句
  • 與韓子蒼六首·其一

    釋德洪宋代〕雖赴來機少異之,箭鋒相直出思惟。訥庵言下瞠雙目,孔子原來是仲尼。
  • 鳳樓尋勝地

    張說唐代〕西掖持醇酒,東山就白雲。開軒綠池映,命席紫蘭芬。舞度花為伴,鶯來管作群。太平多樂事,春物共氛氳。
  • 楊秘監釋迦出山像

    路仲顯宋代〕自從此老出山隅,惱亂蒼生底事無。他日若逢楊處士,只教畫個涅槃圖。
  • 煬帝行宮

    黃庚宋代〕彩鳳樓前汴水流,君王不復錦帆游。長堤舊日青青柳,曾帶春風指御舟。
  • 兩小兒辯日

    列子先秦〕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 一作:辯鬥)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
  • 和三哥入山二首

    韓維宋代〕巢由沒已久,風跡曠不嗣。長嘯箕潁間,悲風肅然至。傳聞龍山下,茅屋架三四。中有隱者棲,讀書樂仁我。飽觀
良朋約三五,各詡腰腳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