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和闐玉山水圖·其一·溪橋送客》
全文:
農談相聚話柴扉,舉手溪橋送客歸。
高謝儒巾能議論,操戈卻辨是和非。
參考注釋
高謝
(1).辭去;辭別。 晉 左思 《魏都賦》:“傳業禪祚,高謝萬邦。”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2).猶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唐 司空圖 《攜仙籙》詩之六:“應知談笑還高謝,別就滄洲贊上仙。”
(3).推辭。《晉書·孫愉孔汪等傳論》:“ 愉 高謝百萬之貲,辭榮數畝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讓之風者矣。”
儒巾
古代讀書人所戴的一種頭巾。 明 代通稱方巾,為生員的服飾。 宋 林景熙 《元日得家書喜》詩:“爆竹聲殘事事新,獨憐臨鏡尚儒巾。” 清 李漁 《憐香伴·婚始》:“小生儒巾員領,醜扮丫鬟,雜扮掌禮,眾鼓吹紗燈引上。” 丁玲 《母親》一:“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裡供的是一個鳳冠霞帔的老太太,而這裡是一個儒服儒巾的少年。”
議論
評議討論時表示的意見
操戈
(1).執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載 《愁賦》:“ 伏波 據鞍而骨驚, 定遠 操戈而涕激。” 明 張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為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內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
(2).引申為交戰。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徐蘭 《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擊。 明 尹耕 《秋興》詩:“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左氏》後出,博士囂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難, 何 鄭 則弟子操戈,門戶逈分,渺難合併。”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
乾隆名句,題和闐玉山水圖·其一·溪橋送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