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楚惠王吞蛭事》
全文:
昔楚惠王食寒菹,得蛭吞之疾致乎。
令尹入問告之故,再拜而賀疾遂愈。
劉向新序紀其事,偶披覽之謂近誣。
庖宰食監供厥職,王菹有蛭安逃辜。
是宜問其知與否,若知則遂當行誅。
藉曰弗知偶過耳,笞以蔽罪誅甚夫。
子產濟人於溱洧,惠不知政譏子輿。
何至一時小不忍,徇人病已輕厥軀。
且以告之令尹矣,仍當威令行其都。
焉救庖宰食監死,言自捍格非通疏。
好行小惠違大義,盡信書不如無書。
參考注釋
庖宰
(1).廚工。《韓非子·難言》:“﹝ 伊尹 ﹞身執鼎俎,為庖宰。”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庖宰烹殺胎卵,煎炙齊和,窮極五味,則魚肉不足食也。”
(2).受宰於廚房。 唐 韓愈 孟郊 《鬥雞聯句》:“英心甘鬭死,義肉恥庖宰。”
食監
(1).監督膳食製作的官員。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 楚惠王 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問曰:‘王安得此疾也?’王曰:‘……譴而行其誅乎,則庖宰、食監法皆當死,心又不忍也。’”
(2). 漢 代陵園所設官名。掌晦望時節祭祀。《漢官·先帝陵》:“每陵食監一人,秩六百石;監丞五人,三百石;中黃門八人,從官二人。”《後漢書·百官志二》“掌望晦時節祭祀” 南朝 梁 劉昭 註:“案食監即是食官令號。”
格非
糾正錯誤。語出《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清 鄭珍 《宿潁橋》詩:“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過烏得賢!”
通疏
亦作“ 通疎 ”。亦作“ 通踈 ”。通情達理,灑脫爽朗。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事事不通疏,沒些靈變。”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你這廝外相兒通疎就裡村,你今日結婚姻,喒就肯罷論。” 明 湯顯祖 《紫釵記·仆馬臨門》:“須剔透,要通疏;那人家,多禮教。”
乾隆名句,詠楚惠王吞蛭事名句
名句推薦
自是素心堪共侶,好將末俗使還淳
丘上儀《千齡社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