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行路難·其一·共住修道八首》

全文:
丈夫恍忽憶家鄉。
歸去來。
歸去從來無所住。
來去百過空來去。
不見一個舊住處。
住處皆是枷鎖紐。
勸君學道須避就
法界平等一如如。
理中無有的親疏。

敦煌曲子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避就

(1).避開與趨就。《莊子·盜跖》:“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 成玄英 疏:“夫欲之則就,惡之則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師教而後為之哉。” 宋 蘇軾 《思堂記》:“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惡惡臭,豈復臨事而後思,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 清 趙執信 《行十八灘中》詩:“篙師工避就,色授頤指揮。”

(2).迴避遷就。《魏書·高允傳》:“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論,至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而説,無所避就。”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但《論語》云:邦君樹塞門。樹猶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 章士釗 《黃花崗之役·趙伯先事略》:“又激於意氣,跅弛不羈,被酒大言,無所避就。”

(3).“避禍就福”之省稱。 宋 陳亮 《三國紀年·陳登田疇》:“以如是之資,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豈不甚可惜哉!”

敦煌曲子名句,行路難·其一·共住修道八首名句

詩詞推薦

勸君學道須避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