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其一·共住修道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丈夫恍忽憶家鄉。

歸去來。

歸去從來無所住。

來去百過空來去。

不見一個舊住處。

住處皆是枷鎖紐。

勸君學道須避就。

法界平等一如如。

理中無有的親疏。

詩詞問答

問:《行路難·其一·共住修道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2. 君不見。行路難。行路難。道上無蹤跡。

參考注釋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恍忽

見“ 恍惚 ”。

家鄉

自己的家庭祖祖輩輩的居住地;故鄉

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後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發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3).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無所住

佛教語。謂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執。《金剛經·妙行無住分》:“菩薩於法應無所住。”《金剛經·莊嚴淨土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宋 王安石 《答蔣穎叔書》:“若知應生無所住心,則但有所著,皆在所訶。”

來去

(1) 來和去。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來去自由

(2) 差錯;錯誤

不差分毫來去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箇舊

雲南省縣級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位於雲南省中南部,面積1550平方公里,人口33萬。是有名的錫礦城市,錫產量占中國的一半

住處

(1).居住的處所。《論語·雍也》“非公事,未嘗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稅之事,則不嘗無事至 偃 住處也。” 唐 王維 《田家》詩:“住處名 愚谷 ,何煩問是非。” 魯迅 《書信集·致內山完造》:“我於三周前回到原住處。”

(2).指棲身之所。《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個住處,便隨遇而安。”

鎖紐

器物上面可以提攜或繫繩帶的部分。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避就

(1).避開與趨就。《莊子·盜跖》:“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 成玄英 疏:“夫欲之則就,惡之則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師教而後為之哉。” 宋 蘇軾 《思堂記》:“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惡惡臭,豈復臨事而後思,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 清 趙執信 《行十八灘中》詩:“篙師工避就,色授頤指揮。”

(2).迴避遷就。《魏書·高允傳》:“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論,至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而説,無所避就。”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但《論語》云:邦君樹塞門。樹猶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 章士釗 《黃花崗之役·趙伯先事略》:“又激於意氣,跅弛不羈,被酒大言,無所避就。”

(3).“避禍就福”之省稱。 宋 陳亮 《三國紀年·陳登田疇》:“以如是之資,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豈不甚可惜哉!”

法界

佛教語。梵語意譯。通常泛稱各種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華嚴經·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實亦無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一念故應周法界,萬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夫此圓成實自性雲者,或稱真如,或稱法界,或稱涅槃。”

平等

(1)

(2) 在程度、價值、質量、性質、能力或狀況上與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權方面與他人等同的

所有的人生來是平等的

(4) 平常;一般

她不肯嫁個平等丈夫。——清· 李漁《意中緣》

如如

(1).佛教語。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如,理的異名。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三:“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唐 李邕 《嶽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

(2).佛教語。指永恆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讀禪經》詩:“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宋 蘇軾 《濁醪有妙理賦》:“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語。引申為永存,常在。 唐 賈島 《寄無得頭陀》詩:“落澗水聲來遠遠,當空月色自如如。”《西遊記》第九九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4).恭順儒雅貌。 元 劉致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説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明 陳所聞 《雙調玉抱肚·懷李如真》曲:“如如風範,幸龍門當年得攀。” 清 惲敬 《答方九江》:“前過 九江 ,留數日,視署舍如山居,僚屬循循如如,文學掌故,甚善甚善。”

(5).絡繹不絕。《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清 郝懿行 義疏:“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詞詞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癢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兒里骨轆轆地雷鳴,眼懸懸地專盼著人來請。”

理中

中醫術語。調理中氣。《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八·理中湯丸》集注引 程應旄 曰:“陽之動始於溫,溫氣得而穀精運,穀氣升而中氣贍,故名曰理中。”

有的

(1).猶言所有的;盡著。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有的言語,對面評度。凡百如何,老婆斟酌。”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普天下有的婆娘,誰不待要佔些獨強,幾曾見這狗行狼心,攪肚蛆腸。” 元 王曄 《桃花女》第二折:“你若許了這親呵!你居蘭室,住畫閣,重裀臥,列鼎食,有的受用哩!”《水滸傳》第一一○回:“ 李逵 又應道:‘哥哥不聽我説,明朝有的氣受哩!’”

(2).人或事物的一部分。《元典章·台綱二·按治》:“暑月有的輕囚催督交有司依例發落,毋得淹禁,其餘罪囚巡按時分一就審呵。”《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有的講究個女貌郎才,不辭非鴉非鳳的,就有講究穿衣吃飯,只圖一馬一鞍的。” 臧克家 《有的人》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親疏

親近和疏遠

詩詞推薦

行路難·其一·共住修道八首原文_行路難·其一·共住修道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