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雲龍的《清溪》
全文:
清溪信靈境,九秋始起發。
澹瀲織迴風,疏林漏新月。
臨流濯我纓,白露涼石發。
寄謝溪邊人,春明復來謁。
參考注釋
靈境
(1).莊嚴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 南朝 梁簡文帝 《神山寺碑》序:“雖鐵界銅圍,如影如約,補石擎金,隨生焰滅。獨有 鷲岳 靈境,浄土不燒,螺髻金質,聲聞難覩。” 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禪院記》:“自 齊 至 唐 ,茲山濅荒,靈境寂寥,罕有人游。” 宋 蘇軾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或雲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明 楊慎 《游靈泉寺》詩:“泉臺埋玉樹,靈境閟仙音。” 清 魏源 《華山詩》之二:“出山意已移,靈境渺天北。”
(2).泛指風景名勝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游山>》:“靈境信淹留,賞心非徒設。” 唐 柳宗元 《界圍岩水簾》詩:“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莊嚴的靈境,這般地雄渾、坦蕩、清明!”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起發
(1).猶啟發。《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高可敷翫墳典,起發聖意,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三國 魏 曹操 《請增封荀彧表》:“起發臣心,革易愚慮。” 宋 王禹偁 《為宰臣謝新雕三史表》:“欲俾詳觀理亂,起發昏蒙。” 朱季海 《<楚辭解故>序》:“近世學者,無替舊聞,轉相起發,然遺逸多有。”
(2).出發。《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 晉王 犒設軍馬了,統大軍起發。”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靖康 二年, 浙西路 勤王兵,共六千七百五十四人,以二月七日起發, 東都 之陷已累月矣。”《水滸傳》第五八回:“ 梁山 人馬分作五軍起發。”
(3).徵調、傳送。《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是時 泰寧軍 節度使 慕容彥超 起發民丁為鄉兵,入城為戰守之備。” 宋 蘇軾 《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其餘候豐熟日,隨年額起發。”《宋史·向子諲傳》:“召對,除 淮 南轉運判官。以戶部奏諸路起發上供不及數,降一官。”《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二十年》:“十一月,癸未,國子監 李琳 言本監經史未備,請下諸州有本處起發,從之。”
(4).詐取;撈取。《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虧得 沉將仕 壯年貪色,心性不常,略略得味就要跳槽,不迷戀著一個;也不能起發他大主錢財,只好和哄過日,常得嘴頭肥膩而已。”《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遂先把些銀子討了幾個標緻粉頭將來賺錢,看見財主之人,便叫粉頭用計大塊起發他的錢財,將來送與當事有勢力之人。”《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回:“又説要搭金橋銀橋,起發了一疋黃絹,一疋白絹;還要‘撇鈸’,又起發了六尺新布。”
(5).猶起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此時 小娥 恐人多搶散了贓物,先已把平日收貯之處,安頓好了,拿封鎖著,明請地方加封,告官起發。”
(6).起棺發喪。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張亢》:“大理寺丞 劉襲禮 ,丁父憂,家貧起發不得。”
(7).猶飽滿。《醫宗金鑒·痘療心法要訣·起脹逆症》“起脹肉腫痘不腫,根血散亂頂平塌”註:“頂平塌者,謂痘頂不起發也。”
李雲龍名句,清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