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與六逸,林下仍溪濱

劉摯送文與可同出守湖州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送文與可同出守湖州》

全文:
東蜀老儒者,吳興新使君。
前更四州守,風政超古人。
歸來天祿閣,袖手隨眾群。
一毫不染指,世味從甘辛。
謂柔未易招,謂剛可以親。
渾然鎮冒器,承以繅率文。
詞章謝剞劂,天葩出靈根。
冥冥古鹹池,眾聽所臥聞。
外物了無累,獨愛霜中筠。
應憐歲寒節,落筆收天真。
七賢與六逸,林下仍溪濱
對之浪狂醉,顧豈知此君。
比年不多寫,造化慳至珍。
而我得二紙,毫素餘清芬。
留當雪霜展,可慰思慕勤。
煌煌鐘鼎具,未許刊名勛。
聊復詠黃鵠,南國垂朱輪。
拔足出埃壒,投身當水雲。
人與境相得,長鯨臥天津。
冰壺地千里,雲屏山四鄰。
醉月若下酒,芼羹沼渚蓴。
仕宦子雖適,孤陋予何伸。
曲蓬誰與直,坐遠蘭蕙熏。
臨風寫高興,願寄江南春。

劉摯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鹹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後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並拔,較吾兄應是沒爭差。”

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與 孔巢父 、 韓準 、 裴政 、 張叔明 、 陶沔 居 徂來山 ,日沉飲,號‘ 竹溪 六逸’。” 金 酈權 《自鶴壁游善應洹山》詩:“同游成六逸,轟飲助高興。” 明 無名氏 《飛丸記·發跡鋤強》:“蒼虬籜浮,金莖鳳游,七賢六逸頻呼酒。” 丁以布 《題三子游草》詩:“還應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未渺漫。”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劉摯名句,送文與可同出守湖州名句

詩詞推薦

七賢與六逸,林下仍溪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