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鹹亨的《江郊亭新成賦詩二十三韻》
全文:
蜀江千里東南傾,峽門橫鎖千丈鯨。
吳帆蜀楫過如織,府主四海皆弟兄。
城西門前二十里,客去當送來當迎。
藤梢橘刺密無路,短亭四壁荒榛荊。
春風淡沱酌客處,我陪後乘同郊行。
碧油紅旆駐沙尾,連宵急雨鼓不鳴。
元戎玉皇香案吏,俯仰茆屋無乃輕。
擘山鞭石相原隰,釘頭瓦縫粟縷盈。
偉哉幻書此奇觀,丹楹畫棟光崢嶸。
山長波迥目力短,空濛宜雨高宜晴。
危嵐滴翠染窗戶,空江倒影翻檐甍。
天藏地設久相待,更為佳處得佳名。
梁間橫陳大手筆,龍蛇飛動鬼神驚。
高齋百篇子美唱,峴山千載羊公情。
試呼小隊訪新館,壯遊始與盛概並。
披雲喚月星斗動,放舟聞鶴天水明。
練光渺渺風力壯,疊鼓西上帆東征。
舳艫冠蓋兩嘆息,歡謠晝亂漁樵聲。
元戎故是活國手,山河指顧風塵清。
淒涼三峽小遊戲,朴斲丹黝安足程。
明堂梁棟要杞梓,天關一柱須公擎。
紛紛故吏萬里外,燕雀行慶大廈成。
賦詩抵掌者誰子,夜郎野老楊鹹亨。
參考注釋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高齋徵學問,虛薄濫先登。” 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高齋今夜雨,獨臥 武昌 城。”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擬於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於其詩,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又曰:‘ 高齋 非一處。’”
百篇
(1).《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張銑 註:“如此之類,惣有百篇,此略舉之。”後因以“百篇”作《尚書》的代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文章》:“ 太宗 賦《尚書》曰:‘日昃翫《百篇》,臨燈披《五典》。’”
(2).極言詩篇之多。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詩百篇, 長安 市上酒家眠。”
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 襄陽 時,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晉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後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後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公情
公眾的情感。 媧石女氏 《弔國民慶祝滿政府之立憲》:“今我國立憲,其為一二人之政見乎?抑為國民之公情乎?奚待智者而後知。”
楊鹹亨名句,江郊亭新成賦詩二十三韻名句
名句推薦
春郊躬勸相,稅駕擬禪關
馮多福《鶴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