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登高望山絕頂望峨眉三江作歌》
全文:
四海復四海,九州還九州。
河伯海若更相笑,蟪蛄何足知春秋。
今年辭帝蓬萊宮,乘風偶作西南遊。
中條姑射不足數,失喜太華揚高旒。
河潼遠坼巨靈蹠,鉤梯百丈臨龍湫。
終南太白幻雲物,秦棧詰曲哀猿愁。
錦城小住五十日,岷山秀色垂簾鉤。
青城玉壘居首接,灌口屈注雙江流。
興極欲蹋大峨脊,卻騎瘦馬來龍游。
嘉州罨畫枕江上,孤峰縹緲東南浮。
神霄玉清有遺蹟,登臨可以消煩憂。
蹋泥盤盤到絕頂,江山披豁開雙眸。
峰巒八面簇金碧,下瞰江海如浮漚。
八十四盤在衣帶,氣凌五嶽驕公侯。
暮雲早雪忽明滅,兜羅綿現無時休。
岷江從東來,奔騰回萬牛。
沫水匯青衣,簸蕩千斛舟。
三江九峰倏然合,丹崖翠嶂窮雕鎪。
江山奇麗冠天下,何意絕景來蠻陬。
天風蓬勃日西墜,搔首欲去仍淹留。
荊吳萬里自茲始,來朝起柂尋巴丘。
參考注釋
巨靈
(1).神話傳說中劈開 華山 的河神。《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 華 , 巨靈 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薛綜 註:“ 巨靈 ,河神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於今尚在。”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 巨靈 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元 張翥 《題華山圖》詩:“ 巨靈 高掌削芙蓉,影落 黃河 一絲水。” 清 吳廷楨 《觀潮》詩:“罔象橫衝兩崖束, 巨靈 直擘中流開。”
(2).泛指神靈。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我 戚叩落亞 如今到 巨靈 那裡去,而我的詛咒卻永遠的追隨著你們!” 阿英 《夜》:“她覺著在眼前的暗黑的空間裡,又仿佛有一個火一般的巨靈。”
(3).謂巨大而強有力。《楚辭·天問》“鼇戴山抃” 王 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 蓬萊 之山而抃舞。”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作者即在說出怎樣地用了巨靈的努力,這才能使被破壞了的工廠動彈,沉默了的機器運轉的顛末來。”
(4).神話中的矮人。《漢武故事》:“ 東郡 送一短人,長七寸……召 東方朔 問。 朔 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唯有一女人,愛悅於帝( 漢武帝 ),名曰 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 巨靈 乍出入其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短人》:“ 長山 之苑城周村間有短人,長可尺許,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問之,雲年三十餘矣。豈 巨靈 僬僥之類耶!”
鉤梯
亦作“鉤梯”。一種攀援器械,用以爬高。《管子·兵法》:“凌山阬,不待鉤梯。”《明史·朱燮元傳》:“賊障革裹竹牌鉤梯附城,壘土山。”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中》:“大施鉤梯,鑿山通道。”《墨子·備城門》“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輼、軒車” 岑仲勉 簡註:“《六韜·軍用篇》有飛鉤長八寸,鉤芒長四寸,系用以鉤著城壁,援引而上,其為用與梯同,故又稱‘鉤梯’,但與梯大異。”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龍湫
雁盪山著名的大瀑布
王士禎名句,登高望山絕頂望峨眉三江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