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尚書考滿蒙恩賦歸三世俱拜二品誥命焚黃先壟感而有述》
全文:
世家清白守遺經,鄉里人傳積善名。
豈謂一生艱薄祿,忽看三代位春卿。
制詞褒處雲霞爛,延賞頒時雨露滎。
夙夜君恩何以報,松楸焚草淚沾纓。
參考注釋
夙夜
朝夕,日夜。指天天、時時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松楸
(1).松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陳象設於園寢兮,映輿鍐於松楸。” 唐 劉禹錫 《酬樂天見寄》詩:“若使吾徒還早達,亦應簫鼓入松楸。”《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祖先松楸,去郭數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兵燹難消,松楸多恙, 鼎湖 弓劍無人葬。”
(2).特指父母墳塋。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思潁詩》:“﹝ 歐陽修 ﹞逍遙於 潁 ,蓋無幾時,惜無一語及於松楸之思。”
焚草
(1).焚燒茅草。 唐 李華 《衢州龍興寺故律師體公碑》:“焚草為香,採花為供。”
(2).燒掉奏稿,以示謹密。《宋書·謝弘微傳》:“﹝ 弘微 ﹞每有獻替及論時事,必手書焚草,人莫之知。”
(3).據《隋書·宇文化及傳》載 宇文化及 等發動兵變時, 司馬德戡 曾集兵城內舉火與城外相應, 隋煬帝 聞聲問是何事, 裴虔通 偽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囂耳。” 煬帝 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史稱此次兵變為“焚草之變”。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一篇:“ 宇文化及 將謀亂,因請放官奴分直上下,詔許之,‘是有焚草之變’。”
沾纓
謂淚水浸濕冠纓。指痛哭、悲傷。《淮南子·繆稱訓》:“ 雍門子 以哭見 孟嘗君 ,涕流沾纓。” 唐 黃滔 《祭陳先輩》:“既闕殷勤而執紼,空將嗚呼以沾纓。” 明 劉基 《題墨竹》詩:“獨立淒涼對圖畫,為君惆悵一沾纓。”
王弘誨名句,尚書考滿蒙恩賦歸三世俱拜二品誥命焚黃先壟感而有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