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蔣溥進所作塞外雜詠依韻和之·其一·氈廬》
全文:
耽逸懷居理則那,拂廬取便穩裝駝。
放彌卷密施功易,水驛山程得景多。
近渚恰宜臨野蓼,依峰偏愛罥煙蘿。
方圓毳幕施俱可,總是人間風月窩。
參考注釋
懷居
留戀安逸;懷念故居。《論語·憲問》:“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朱熹 集註:“居,謂意所便安處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東道路詩》:“懷居顧歸雲,指塗泝行飊。” 宋 張載 《正蒙·有德》:“闢地者不懷居以害仁。” 王闓運 《莫姬哀詞》:“夜憶衾寒,朝愁帶弛,豈敢懷居,不歸念子。”
理則
(1).即邏輯。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吾以為當譯之為‘理則’者也。”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學者之對於理則之學,則大都如 陶淵明 之讀書,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儘管是怎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人不能完全脫離國家社會而生存,故論到國家社會的理則時,便很容易流露其個人主義的本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 莊子 認為……﹝道體﹞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則,連神、鬼都是從它生出來的。”
拂廬
上層 吐蕃 人所居的氈帳。 唐 杜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詩:“草肥蕃馬肥,雪重拂廬乾。”《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屋都城號為 邏些城 。屋皆平頭,高者至數十尺。貴人處於大氈帳,名為拂廬。”《舊唐書·高宗紀上》:“辛未, 吐蕃 使人獻馬百匹及大拂廬可高五丈,廣袤各二十七步。”《新唐書·吐蕃傳上》:“其贊普居 跋布川 ,或 邏娑川 ,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毳帳以居,號大拂廬,容數百人。其衛候嚴,而牙甚隘。部人處小拂廬,多老壽至百餘歲者。” 元 王逢 《後無題》詩之二:“銀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黃羊減拂廬。”
取便
(1).取其方便。 漢 劉向 《杖銘》:“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賢,何必取貴。”
(2).猶隨便,無拘束。《紅樓夢》第六二回:“大家也有坐的,也有立的,也有在外觀花的,也有倚欄看魚的,各自取便,説笑不一。”《紅樓夢》第五五回:“﹝老婆子們﹞白日裡睡覺,夜裡鬭牌,我們都知道的。 鳳丫頭 在外頭,他們還有個怕懼,如今他們又該取便了。”
(3).猶乘便。如:出發時帶著書,取便學習。
乾隆名句,蔣溥進所作塞外雜詠依韻和之·其一·氈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