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再和胡右丞視學》
全文:
士有幸不幸,所逢皆一時。
道隆學自正,文敝俗亦衰。
匪惟古今異,況復好惡隨。
觀詩不觀政,爭議毓與基。
窮經不窮法,區區論桓僖。
必得大匠誨,然後圓中規。
譬欲考躔度,亦先由渾儀。
所以君子教,眾材無棄遺。
公來鎮西州,為民張四維。
且曰化未孚,執咎歸之誰。
醇醲造禮義,偷薄生誇毗。
予其本庠序,動以經為師。
善道易牖進,應和如塤篪。
自此石室生,處躬無匪彝。
勤誠戒挑達,美頌讚緝熙。
屢聞講鼓集,不見儒冠攲。
遠或千里至,篋笥相攜持。
公堂坐無地,布滿東西垂。
學殖務栽培,心茅悉芟夷。
前瞻數仞牆,競欲趨公扉。
謂公富經術,執卷將問逵。
誦公勤學篇,華柔鄙玄暉。
杏壇乘春風,一日千萬枝。
昔公長烏台,奏囊成殿帷。
藥石盡晦密,世人罕聞知。
今公倡儒教,群情革其非。
道勝逢大壯,文明契重離。
繼有巨篇作,拜貺如受龜。
鹹韶奏清廟,音中爽與蕤。
琳琅聚寶肆,亘夜騰晶輝。
蛙鼓畏不鳴,鼠璞羞路岐。
信矣蜀政美,聲聞已四馳。
海宇翹首望,天高終聽卑。
行聞十行詔,匪朝促公歸。
雖欲在泮飲,盛事安可期。
參考注釋
善道
善加誘導。《論語·顏淵》:“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 陸德明 釋文:“道,導也。”
(1).猶正道。 漢 陸賈 《新語·明誡》:“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北齊書·後主幼主紀論》:“﹝ 高緯 ﹞始自襁褓,至於傳位,隔以正人,閉其善道。” 明 李贄 《復周柳塘》:“竊前賢之善道,卑善柔之賤態,附直諒之後列,直欲以完名全節付二老。”
(2).好的途徑,好的方法。 明 劉基 《槐陰讀書圖序》:“觀聽動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進脩之善道也。”
(3).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縣 北。《左傳·襄公五年》:“ 晉 將為之合諸侯,使 魯 衛 先會 吳 ,且告會期。故 孟獻子 、 孫文子 會 吳 於 善道 。”
牖進
啟發促進。牖,通“ 誘 ”。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漸漬磨礪,闔導牖進。”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章:“他日演為西南政團,當有以牖進社會,而改良習俗。”
應和
對一種言行表示呼應,附和
同聲應和
塤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呂陶名句,再和胡右丞視學名句